今年以来,德州平原县立足离退休干部工作新形势,以社区融合共建为契机,通过实施回家、当家、爱家、兴家“四家”工作法,实现了老干部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照顾、就近管理,为老干部提供更有温度的服务管理。 “回家”社区报到。在全县推行“荣退+报到”制度,实现老干部荣誉退休和社区报到无缝衔接、有机融合。一是荣誉退休让老干部受尊重。鼓励引导各单位常态化举办荣退仪式,邀请居住社区党组织书记参加,退休干部坐前排、坐C位,颁发退休奖杯,佩戴荣退绶带,重温工作点滴,激励老干部继续发挥余热。二是谈心谈话让老干部践初心。举办仪式前,与老干部充分交流谈心,消除思想疙瘩,减轻心理失落感。同时,发放政治提醒函、遵规守纪小手册、易发问题明白纸等,签订纪律承诺书,传递组织关爱,引导退休干部调整心态,转换角色,永葆初心。三是双向对接让老干部心有归。荣退仪式后,居住社区书记积极对接退休干部,了解老干部特点特长,结合意愿帮助转移组织关系到社区。同时,建立老干部信息、社区需求、志愿服务“三本台账”,鼓励老干部参加志愿服务组织,真正让老干部心有归处,情有安歇,安心回家。今年以来,168名老干部到社区报到,发放提醒函、明白纸等500余份。 “当家”发挥作用。结合老干部意愿、特长、经历等,引导老干部“三融入”。一是融入社区治理。聘请62名老干部担任社区网格员、楼(道)长、业委会委员,积极加入“动动手”便民服务队、“跑跑腿”帮办代办队、“主旋律”文艺宣传队、“热心肠”矛盾调解队、“盯得紧”环境护卫队、“管的宽”平安巡逻队等六支队伍,开展文明创建、综合治理等,涌现出最美调解员赵美珍、李相荣等老干部先进典型。二是融入重点工作。吸纳司法、卫生、教育等部门退休干部,积极参与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创建行动,担任社区普法员、卫生监督员、文明宣传员等,创作文艺作品17部,参与创建活动320余人次。三是融入志愿服务。建立8个志愿服务团、12个志愿服务队,完善规章制度,明确服务清单,每周一活动、每月一盘点、每季一展示、半年一表扬,先后开展社区红色宣讲、文艺义演等活动60余场次,受益群众6400余人次。 “爱家”再谱新篇。立足老干部家庭、个人等需要,搭建交流平台,解决后顾之忧,强化激励引导,让老干部再起航程、再普新篇。一是开辟“交流角”,打造“爱家”阵地。在党群服务中心、红色驿站等,整合现有场地,建立老干部“交流角”,交流服务心得、相互谈心聊天等,带动更多老干部参与服务、守家爱家。新城社区每次“窗帘行动”后,老干部们都集中在“交流角”交流成果,以便更好掌握社区老同志动态。金河源社区“交流角”每周三、五定期召开碰头会,与社区管理人员共同完善社区规范服务条例,提高了社区服务管理水平。二是实施“三小”工程,解决“爱家”后顾之忧。鼓励社区建设暖心小食堂,为老干部提供就餐服务;建立贴心小门诊,为老干部提供问诊服务;建立四点半爱心小课桌,为老干部孙子女提供辅导服务,彻底解决老干部因帮儿女做饭、照看子孙、身体就医等原因,造成难以参与社区活动的顾虑。目前,全县12个城市社区共建立小食堂、小课桌、小门诊30余处,老干部就近学习活动更加方便积极。三是实施积分管理,激发“爱家”的热情。推进老干部志愿服务项目与时间银行、积分超市、老年大学学费减免等深度融合,通过服务时长兑换积分、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冲抵老年大学学费等措施,激励老干部踊跃参加社区“五为”文明志愿服务。今年,通过积分管理评选最美老干部20人、最美志愿服务队5个,老干部增添了正能量、作出了新贡献。 “兴家”建好阵地。深化“银领耀平原”老有所为平台建设,强化制度机制保障,为老干部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管理提供阵地载体。一是建强活动阵地。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六有”标准,建设城市社区“银领之家”8个。整合社区公共资源,开设3个老年大学社区教学点,创建6个市县“五老”工作室,为老干部兴趣团、志愿服务组织开展活动提供阵地保障,实现家门口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二是强化制度保障。采取党费支持、财政补助等方式,加大社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经费保障。建立考核评议制度,将“银领之家”创建、活动开展等纳入街道党工委年度述职评议制度,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以考核促提升。三是开展“六好”创建。围绕“组织设置好、班子建设好、党员队伍好、学习活动好、发挥作用好、制度坚持好”标准要求,在全县开展星级党支部、优秀党支部、过硬党支部创建活动。目前,全县共建立各类离退休干部党支部62个,评选三星以上党支部6个,进一步提升基层党支部的领导力、凝聚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