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州夏津新盛店拐儿庄的群众活动中心,来自孔子学堂艺术团的二胡老师们正在盛情演奏《良宵》《赛马》二胡名曲,并现场教授老年文艺爱好者学习二胡演奏,这是新盛店镇每月必办的银发课堂活动,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志愿项目。“我们新盛店镇的银发课堂类型很丰富,二胡、剪纸、医疗护理等等,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通过开展多种方式的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幸福感和社会活动参与感。”新盛店镇工作人员张燕介绍。 据了解,夏津县自今年2月份在全县范围推出“孝善助老·乐享银龄”系列银发课堂以来,重点打造“为老”志愿服务平台,率先在县城丰华社区、四季城社区、福泽社区、泰和社区,组织了夏津民歌、民俗剪纸、老年人走秀和医疗健康等专场银发课堂。截至目前,已在全县14个乡镇(街道)全域开展各类银发课堂100余场。各乡镇(街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打造本地特色亮点,新盛店镇以拐儿庄为先锋的“家风文化”特色,香赵庄镇以宗庄为领队的“孝善餐厅”系列,东李镇以李楼村为典型的“老年活动中心”模式,苏留庄镇以前屯村为中心的“古桑文化”展示等,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特色齐放良性发展形势。 同时,夏津县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干部及广大老年人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组建老年文艺志愿服务队600余支,使马堤吹腔、夏津民歌、后屯架鼓、山东快书等当地特色非遗文化焕发新机,产生了小品《和谐邻里》、山东大鼓《百年畅想》等优秀原创作品,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提升了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 “离退休老干部及广大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2023年夏津县创新开辟的老年志愿服务‘专列’,依托全县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阵地优势,整合县委老干部局、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银领之家及各乡镇优秀庄户剧团等资源,将广大老干部和老年人组织起来,形成了‘老人互助’的志愿服务‘为老’模式,将优质暖心的志愿服务送到老干部家门口,努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为老志愿服务项目,不断擦亮“文明实践,爱满鄃城”老干部工作品牌。”夏津县委组织部、县委老干部局局长滕儒训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