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汶上县委老干部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上级部署,以“创品牌 促提升”为抓手,锚定“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目标,以“高位推动、高效服务、高标落实”全面推动老干部工作创优提质,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突破。 一、聚焦“四链驱动”,高站位推动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有形有效。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部署,打造“汶水上•夕阳红”党建品牌,以品牌打造推动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强化“组织链”。印发《关于在全县实施城市社区离退休干部党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提出在26个城市社区实现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一年全覆盖、两年抓规范、三年促提升”,推动离退休干部党建全面融入社区党建。截至6月,全县26个城市社区均已成立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实现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全覆盖。建好“阵地链”。持续强化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示范化建设,在中都街道永续社区打造“永葆初心·续写荣光”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示范点的经验基础上,新打造了坝口社区、辛王庄社区、西门社区三个离退休干部党建示范点,并在全市率先建成了“夕阳红 初心加油站”离退休干部党性教育基地,为全县离退休干部加强党性锻炼提供了平台。做好“教育链”。举办全县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培训班,为离退休干部党务工作者充电赋能。深入组织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集中宣讲、公众号宣讲、网上宣讲等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习,截至目前,已开展主题党日、红色宣讲、收听收看全国离退休干部网上专题报告会等活动60余场次。完善“考核链”。将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纳入党建考核体系,开展离退休干部党建大调研、大督导。赴各部门单位、乡镇街道以及城市社区督导调研党建工作,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地生根,收到实效。 二、坚持“三线齐抓”,高水平推动服务管理提质增效。聚焦服务力提升,推进“汶暖夕阳红”服务管理品牌建设。坚持待遇落实在一线。完善了35位离休干部“两对一”联系服务台账,对在汶的28名离休干部进行全面走访,对4452名退休干部的基本信息、健康状况等实现电子化管理。组建28支“送学上门”服务队,为离退休干部们送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书籍近千本。坚持关心关爱在一线。坚持“三必谈六必访”联络机制和走访慰问机制。组织开展健康巡诊“送医上门”等多样活动,更好的保障了离退休干部的身体健康。根据老干部需求对就医定点医院进行调整,积极协调完善离休干部就医“绿色通道”。根据老干部需求,编印了离退休干部服务手册。坚持创新服务在一线。串联“单位+社区”离退休干部服务线,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离退休干部共享活动站点,在社区试点推行志愿服务“积分超市”,定期组织举办健康体检、文艺汇演、象棋比赛、普法宣讲等特色活动,构建成“一站式离退休干部服务点”“十五分钟共享活动圈”。 三、盯紧“三个维度”,高标准推动老干部作用发挥创优创新。深化“银龄增辉耀中都”品牌,引导老同志发挥优势作用。引导开展志愿服务。探索“党建+志愿服务”模式,引导全县500余名离退休干部党员在司法调解、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余热再“上岗”。今年,新培育了“傅瑞民工作室”“孟昭海工作室”等4个老干部工作室,新打造了“红马扎夕阳红志愿服务队”等多个志愿服务组织。培育时代新人。开展“老少同声颂党恩”、青少年法治教育等系列活动,承办了济宁市纪念“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六十周年座谈会暨青少年“传承雷锋精神 争做时代新人”活动月启动仪式。引领开展红色宣讲。组建老干部宣讲团,先后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千场宣讲进基层”等主题宣讲活动,“听,雷锋的故事”张茂路同志系列宣传视频被学习强国采用,汶上县“五老”宣讲团的事迹被《光明日报》报道点赞。 四、坚持“多项发力”,高质量构建文化养老全新格局。打造“乐龄生活·汶水上”老年教育品牌,不断丰富文化养老形式内容。着力强化课程设置。将县老年大学“开学第一课”“银龄生辉”大课堂等与思政课深度融合,擦亮“政治底色”。实行“基础课+公益课”课程模式,创新“点单式”课程形式,实施“名师名家进大学”行动。今年上半年开设了9个班次,招生规模近500人。着力丰富文艺活动。联合济宁老年大学举办了济宁市第五届中老年电视春晚汶上专场海选暨汶上县老干部庆“七一”文艺汇演活动,汶上县作为全市唯一专场,积极动员老干部报名参赛、精心准备,全面展示了全县老干部、老同志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