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茂路简介:张茂路,中共党员,1952年生,山东汶上人,汶上县农村信用联社退休干部,现担任汶上县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展馆馆长。 从11岁开始,我就追寻雷锋的脚步,听雷锋故事,读雷锋日记,踏着他的足迹入伍、生活、工作,这一追就是60年。”说这番话的人,是在济宁市汶上县的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党员——张茂路。 痴迷红色收藏,传承时代记忆。出身贫苦家庭的张茂路受父辈革命经历的濡染,少年时就把“为人民服务”的种子深深地埋在心里。从20世纪60年代起,张茂路开始收藏毛主席、雷锋等领袖、英模人物的史料。18岁那年,他毅然参军,在祖国大西北一干就是16年。进了军营,他更懂得了收藏的意义。为了收集红色精神藏品,他倾尽余财,在二十多个省市都留下了追寻的足迹。他没有计算过花了多少钱,单是堆成小山的车票就有六万多元。那个年代,出发前他的行囊里装满的是馒头咸菜,归来后是各类书籍、藏品。如今,家里的客厅、走廊、餐厅、书房都摆满了红色文化作品。这些藏品有368盒,十万多件。他说:“这些藏品是历史的见证,是共和国的记忆,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直观、最生动的活教材。”2008年4月,张茂路被中国收藏家协会授予“全国红色收藏之星”荣誉称号。 图为张茂路工作室 创办红色展馆,打造教育阵地。2005年,张茂路在家创办了汶上县第一个红色家庭档案馆。多年来,“自费收藏,公开展览,免费参观,服务群众”,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雷锋精神激励人,用英模事迹震撼人,来参观的人已有四十多万。2010年,他帮助汶上县第一中学办起了“雷锋精神永恒”展馆,展出雷锋图片三百多幅,来参观学习的中小学师生达到三万多人。2012年,张茂路在西门社区创办了汶上县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展馆,设立了“雷锋墙”,展示着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雷锋宣传画、照片、图书等珍贵史料。2018年9月,嘉祥红太阳酒业集团在他的帮助下,创建了具有浓厚红色气息的“六馆一廊”红太阳文化博物馆。2019年至2020年,他参与了汶上县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展馆升级改造,创办了汶上雷锋展馆、雷锋讲堂、七问大课堂等多个学雷锋志愿服务阵地,从开馆至今,汶上雷锋展馆已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他用平时收集的1000余枚毛主席像章拼成了一幅代表建党百年意义的标识图案,并将这幅有着建党百年意义的标识图案捐献给了汶上县组织工作展示馆。 张茂路用1000余枚毛主席像章拼有建党百年意义的标示图案 热衷红色宣讲,弘扬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我们每个人都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张茂路不仅把红色藏品在馆内展览,还让它们走出展馆,走向社会。他用自己的雷锋藏品,制作了48块展板,用时两年走遍了汶上县所有的中小学,开展雷锋精神宣讲,三次带着珍贵的雷锋藏品去北京等地参加全国的联合展出。2006年和2012年,两次出席全国军民学雷锋经验交流会,介绍弘扬雷锋精神,传承雷锋文化的做法。2014年3月,济宁电视台《好人好事》开辟“听张茂路讲雷锋故事”系列节目,连续播出7期。2021年2月,张茂路主讲的《听,雷锋故事》系列教学短片,在“学习强国”平台播出;5月,围绕张茂路拍摄微视频《追光足迹——与雷锋一路同行》,在2021年全省优秀党员教育片评选活动中荣获三等奖。人们常在媒体上看到张茂路在展馆、讲堂上的生动讲解,却看不到年近古稀的他虚弱走下楼梯的疲倦。这些年,张茂路做的雷锋事迹专场报告超过1000次,听众近七十万人次。 张茂路在汶上雷锋展馆为汶上县实验小学学生讲解 张茂路在汶上雷锋展馆讲解 张茂路先后获得“全国学雷锋团队带头人”“全国宣传雷锋先进个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山东省优秀‘五老’志愿者”“济宁市岗位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他说:“转眼间,我在学雷锋路上走过了60年,由黑头发变成了白头发,但我这颗宣传雷锋的心,始终不会变。”作为一名退休干部,张茂路的坚持和执着,生动诠释了永不退休的奉献精神,形象展示了传承红色基因的银发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