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山东老干部工作 查看内容

田庆华:荒漠地质人 一路风尘歌

2023-8-22 16:56|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330| 评论: 0|原作者: 田庆华

摘要: 我是一名退休地质人,退休前在山东省地矿局八〇一队工作。退休不退伍,现被返聘在原单位。退休这几年,虽说工作身份变了,可怀揣地质梦、身穿粗布衣、肩挎地质包、手持地质锤、踏遍荒野大漠的那份地质情怀却始终没有 ...

我是一名退休地质人,退休前在山东省地矿局八〇一队工作。退休不退伍,现被返聘在原单位。退休这几年,虽说工作身份变了,可怀揣地质梦、身穿粗布衣、肩挎地质包、手持地质锤、踏遍荒野大漠的那份地质情怀却始终没有变。

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写给“英雄地质队”的回信精神后,不经意间勾起我近四十年野外地质工作的深切回忆。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殷勤期望当代地质人继续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使我脑海中又一次浮现出地质人李四光凭借双脚徒步踏出大油田、铁人王进喜奋身一跃跳进泥浆池挥动双臂搅浆压喷井的动人场景。赤手空拳、艰苦创业、奋不顾身、顽强拼搏的大无畏精神,在他们身上体现淋漓尽致。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再一次激发了我们地质人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质报国的斗志。也正是我们一代代地质人不忘初心牢记传统的使命担当。

回顾地勘行业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她就是一部奋斗史,在奋斗中经历了坎坷曲折,也成就了地勘单位的辉煌,让广大地质人获得了献身地质事业的无上荣光。

自建国以来,地勘行业大致经历了三个大阶段,可谓孕育了老、中、青三代地质人。建国初期至山东建局以来,第一代地质人是处在艰难创业最困难的时期,是最最艰苦的老一代地质人;而后,八九十年代是地质行业转型的过度期,伴生的第二代地质人面对的是计划内地勘任务不足,在职人员下岗,专业人员流动走失,工资收入极不稳定的难题,也算是困难时期的中年地质二代;2003以后,随着地勘市场经济的繁荣,国家政策对地勘单位的支持,地质人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是跨时代的第三代最优越的年轻地质人,也是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一代地质人。

纵观半个多世纪的时代变迁,一代代地质人的接替延续,地勘行业历经数十年蹉跎岁月的洗礼,老一代地质人饱受了荒无人烟、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的艰苦磨难。他们常年奔波在荒山大漠中,一路风尘一路歌。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和无悔的青春绘制出了祖国无尽宝藏的壮美蓝图,老一代地质人才是我们最可亲最可敬的人。正是有了老一代地质人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才换来了今天地勘单位焕然一新的面貌。而今,我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如此优越,当代地质人朝气蓬勃、奋发有为,更应该不负老一代地质人的艰辛和付出去加倍努力。我们说这里是时代的变迁,是一代代地质新人的延续,但是贯穿三代地质人血脉传承的根基,永远是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早年的老一代地质人,他们背着干粮咸菜,徒步穿梭在荒无人烟的崇山峻岭之间。在那个年代没有路、没有交通工具、没有空调电扇、没有通讯工具。钻探工人住帐篷、宿牛圈是常有的事。常年背井离乡、抛家舍业,老婆孩子热炕头那就是梦。“有女不嫁地质郎,一年四季守空房”“远看像个要饭的,近看是个钻探的”是地质人生活朴实而又无可奈何的真实写照。师傅带徒弟那更是贴了心的疼,不仅毫无保留的传授技艺,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更是挂在嘴边,身体力行。师傅对待徒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照顾、疼爱、体贴。我们说地质人是最苦的,可他们从没有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冤,硬是凭着这股子韧劲在如此恶劣的工作环境中,为国家找出了一个个大矿,为国家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他们的汗水浸透了漫山遍野,他们的脚印踏遍了沟沟壑壑。在野外一个木箱、一个行李袋、一张床板便是他们全部的家当,补丁摞补丁的粗布工作服是他们一年四季的着装,黝黑的脸上印着那份憨厚、苍老和坚实。

正是老一辈地质人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光荣传统传承给了我们新一代地质人,永不褪色的传帮带精神得以代代延续。如今,我们野外作业路路畅通,有着便利的交通和通讯工具,用上了先进的机械化钻探作业设备。野外营房装上了空调,伙房配上冰箱。如此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拼搏和奋斗呢?更有责任和义务把老一辈的光荣传统传承下去。(田庆华,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