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聊城莘县老干部服务中心以打造“莘感党恩,引领风尚”老干部宣讲品牌为引领,充分发挥老干部的优势特长,整合社会资源,多渠道、多形式组织老同志开展宣讲,推动宣讲下基层,助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沉浸式”宣讲,全民覆盖。组织老干部进校园宣讲,走进青少年身边讲好红色故事、英雄故事、中国故事,将红色基因和爱党爱国种子播种在每一位孩子心中;深入田间地头、社区院落宣讲,运用“小马扎”“红马甲”“明白纸”等形式,与群众面对面、点对点地诠释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身边的感动故事,通过“讲故事、听民声、谈变化”,扩大理论宣讲在最基层、最末端的受众面;线上+线下,同频共振联动宣讲。在线下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宣讲的同时,紧抓线上流量密码,将拥有110万粉丝的莘县网红“大爷帮”纳入老干部宣讲队伍,录制“党的政策好”“乡村振兴”“法治宣传”等正能量短视频,借助本地网红的人气流量,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网络便捷的表达方式,让理论宣讲更接地气。 “趣味化”宣讲,“顶天立地”。宣讲既要有坚持党性、专业系统的“正规军”,又要有实事求是、贴近群众的“游击队”,既要“顶天”(上接党的政策),又要“立地”(下接百姓群众)。莘县老干部服务中心依托13个老干部社团,以人民群众需求为第一信号,突出“趣味+方便”,坚持用书画、歌舞、快板、说唱、小品等形式,将理论通俗化、形象化。老干部谜社每年重大节日将党的理论政策、时事政治、传统文化等融入谜题,以“猜谜有礼”的方式,让群众参与其中,寓教于乐;《夕阳红报》围绕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进行宣传阐释,帮助老同志们解疑释惑;老干部书画研究会通过举办文化下乡笔会活动,以书画形式、笔墨语言创作出一批抒写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及深情礼赞党和祖国的优秀作品,送给现场群众;老干部文艺宣讲队以本土的具体人事物、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有效做法、经典案例为创作基础,编排通俗易懂的文艺节目,在各级实践中心、所站和文化广场、社区等宣讲阵地演出,通过接地气、聚民心的方式,用乡音传递党音。 “共享式”宣讲,扩大影响。为确保宣讲效果,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落地落实,莘县老干部服务中心积极倡导“集聚资源、汇聚力量”“共享式”理论宣讲理念。发挥莘县红色资源丰富、党性教育基地众多、历史底蕴深厚等优势,推动平台共建、资源共享、课程共商。组建由20名骨干老战士、老教师、老模范、老专家、老干部组成的“五老”宣讲团,将宣讲课堂搬进红色阵地,融入国家发展政策、本地历史文化、莘县发展沿革等内容开展沉浸式宣讲。积极参与宣传部“八支宣讲队伍”基层巡回宣讲,让老干部的身影活跃在宣讲课堂,把老干部的经验、威望优势发挥在宣讲一线。通过共享宣讲资源、开放网络课堂、举办专题研讨交流、建立沟通联络机制等举措,在进一步提高老干部宣讲水平的同时,也扩大了老干部宣讲团的影响力。 老干部宣讲取得新成效。公安局、古城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突破“最后一公里”,踏寻红色足迹,汲取前行力量,依托支部让理论宣讲落地有声,增强了支部凝聚力,让党的政策、党的声音等更接地气、更入人心,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做到“退休不褪色,永远跟党走”;农业农村局“常青树”志愿服务队,发挥经验优势和业务专长,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开展科技下乡、品牌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指导农业生产,面对面零距离现场指导,宣讲各项农业技术,为助力乡村振兴发挥余热,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今年5月份,县检察院离退休干部党支部通过“宣讲+志愿服务”等方式,开展“法治零距离,送法进校园”系列宣讲活动,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增强青少年自律自护能力,对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提高依法治校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老干部宣讲团用自己的声音、亲身的经历,复兴伟大中国梦的梦想,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立足实际发展需要,不拘时间、地点、形式,因地制宜开展多形式政策宣讲,像“蒲公英”的种子那样飞向四面八方,推动了宣讲团在基层落地生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