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整合“银发人才”资源,东营市紧扣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工作需要,按照“依需而建、强化管理、贵在应用”的原则,全面提升“东营金秋人才库”建管用水平,银发人才活力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得到充分释放。 注重精准化发掘,构筑银发人才储备“蓄水池”。依托老干部APP开发“东营金秋人才库”,实现了老干部人才的精准入库、分类管理、定向招募和需求匹配。坚持需求导向,明确入库条件,每年定期面向离退休干部原单位、各级离退休干部党组织、老干部协会社团、志愿服务队,开展1次银发人才调查摸底,深入挖掘党建工作、科教文卫、农牧渔业、工程技术等领域银发人才;同时,结合用人单位个性化需求进行针对性挖掘,切实将有发挥作用意愿、专业技术突出、匹配用人单位需求的银发人才筛选出来。目前,已整合各类油地人才资源1400余名。 加强动态化管理,搭建银发人才集聚“生态圈”。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按照离退休干部优势特长、兴趣爱好,细化10个类别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发挥作用情况设立复合型人才、专业技术型人才、核心型人才分库并进行标识,对因身体、年龄等原因不适宜继续发挥作用的,及时调整出库。发挥银发人才“磁石效应”,人才库成员在全市牵头或参与推动成立老党员工作室34个,“五老”宣讲团23支,老干部社团48个,老干部志愿服务队178支,辐射带动1260余名退休干部在社区任职,6500余名老同志在助力基层党建、社区治理、乡村振兴、关心下一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工作中贡献智慧力量。 聚焦常态化应用,激发银发人才资源“活跃度”。以全市老干部工作“创新突破年”抓手,探索线上智能匹配、线下精准对接模式,推动实施油地人才“金桥工程”,组建“油地融合发展人才助力团”,持续畅通银发人才发挥作用渠道。目前,已依托人才库选派68名油地退休干部党员担任“红领书记”,省家庭教育宣讲专家宋卫忠等首批30名油地退休高层次人才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聘用关系,胜利油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孙国等20余名油田老专家帮助地方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实现了“头雁高飞”到“群雁齐飞”的引领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