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市委老干部局着眼老干部工作“调研什么”“怎么调研”“怎么转换”,奏响调研工作三部曲,着力提高调研精准率、转化率,提升成果含金量、附加值。 题目选“准”,突出针对性。一是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委决策部署选题。认真领会市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围绕全市工作重点,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大产业集群建设等,谋划推进“我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出份力”“汇智双城行、奋进新征程”调研,找准老干部工作服务中心大局的切入点。二是紧扣自身重点工作和地方重点事项选题。将贯彻省委老干部局老干部工作“六有”要求和县区发展实际需要相结合,立足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党的建设、地方环境保护、营商环境等方面,探讨“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融合共建、资源共享”等新路径新措施,为支持县区推进各项工作注入新力量、展现新作为。三是紧扣老同志所需和所能选题。聚焦老同志关心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生活保障等方面,围绕老同志组织学习、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等平台载体建设,开展离休干部“一人一策”、异地服务管理、“六好银色”党支部分级评定等情况调研,帮助县区理思路、想办法,妥善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 调查走“深”,突出客观性。一是坚持做好方案与抓实流程相结合。认真制定调研方案,明确调研目的、内容、范围、对象、方法以及工作要求。按照“五步法”做好调研准备,即:成立由班子成员带队的调研组、组织全体成员进行调研培训、各组分别梳理区县日常工作、列出差异化调研目标清单、组员做好充分沟通和职责分工,通过做足前期功夫防止调研流于形式。二是坚持实地走访和交流探讨相结合。调研组直接深入村社阵地、小区楼栋、乡镇学校、单位支部等47个基层点位了解工作情况,在逐一走访中摸清中省市对老干部工作要求、政策待遇在基层落实的实情全貌,与县区委老干部局、离退休干部代表、基层支部党员开展“不规定地点、不规定议程、不规定时间”的“面对面”交流,在边走边聊、教室路边的“拉家常”中,听取工作介绍60余次、倾听诉求建议130余条,使调查研究更带露珠、更接地气。三是坚持亮点发掘与经验总结相结合。坚持以“以特色提高成色,以榜样凝聚力量”的思路,深入一线与区县推荐的19名优秀离退休支部书记、志愿者、先进典型“亲密接触”,通过察其行、听民声,详细掌握推荐对象的特点和事迹。对县区工作的特色亮点和经验做法现场“解剖麻雀”,帮助其挖掘完善、提炼升华,力求更加实在具体,可复制、可推广。 成果求“效”,突出实用性。一是通过情况反馈进行转化。及时召开调研情况分析会,班子成员和科室负责人共同分析县区的工作情况、发现的特色亮点、存在的问题短板,并向区县逐一书面反馈,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意见建议。同时,形成专题汇报材料,提交市委领导参阅,争取上级的重视和支持。二是通过成果吸收进行转化。及时梳理消化收集到的关于“三江金秋”品牌建设、老党员工作室创建、优秀老干部志愿服务者评选等建议意见,并转化为具体措施,体现在全年《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要点》等文件中,保证调研成果得到及时有效应用和实施,促其“落地见效”。三是通过宣传带动进行转化。充分利用“三江金秋”公众号、新闻媒体平台等大力宣传县区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在电视台和手机端同步推出“银耀三江”专栏,对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典型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同时,利用全市老干部工作微信专业群加强学习交流,让全市老干部工作者通过共享调研成果,更好互学互鉴、共同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