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山东老干部工作 查看内容

秦世森:文化战线常青树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2023-7-19 22:43|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298| 评论: 0|来自: 禹城市委老干部局

摘要: 秦世森,曾任德州禹城市文化馆文学部主任,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连续三届被评为禹城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退休后,先后获得德州市关工委“五老”志愿者先进个人、禹城市双十 ...

秦世森,曾任德州禹城市文化馆文学部主任,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连续三届被评为禹城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退休后,先后获得德州市关工委五老志愿者先进个人、禹城市双十佳文艺工作者等称号。

传承大禹文化以文润城润心

大禹文化根植于治水传说,体现了忧国忧民、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胼手砥足、劳身焦思的奋斗精神,尊重自然、因势利导的科学精神,继而凝练出“创新、实干、为民、奉献”新时代大禹精神,成为禹城的文化标识。

作为德州市级非遗“大禹治水传说”传承人,今年76岁的秦世森先后发表《从民间传说中寻觅大禹在禹城的足迹》《千年古城大禹留踪》等多篇文章,为禹迹遗存寻找历史依据。他与尹继明等老同志牵头梳理全市大禹文化元素,入村到户、田野调查,初步摸清禹迹起源、发展、分布和保存现状,统筹编制大禹文化标识名录体系,推进全市文化标识建设工作。

5月15日,他受禹城市文旅局邀请,对文艺创作工作者进行大禹治水传说主题创作培训。秦世森生动有趣讲解大禹治水传说故事,结合自己多年来对大禹治水传说研究,讲授自己对大禹精神理解,就如何用文艺形式传承大禹精神提出宝贵建议,开拓文艺创作思路。

创新文艺范式引领社会正气

他是一个勤奋好学,有情怀、讲责任、敢担当的退休党员,敢于迎接挑战。尽管已退休多年,但凭借他对党的文艺事业热爱,仍被文化馆返聘,担任文学部主任,为禹城文化发展繁荣,默默耕耘。

退休前他一直从事群众文化宣传工作,受到各界的好评和赞誉,他的文艺作品和论文多次在省市级期刊发表。他积极把握时代脉搏,秉承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作词作曲各类型文艺作品近20多个。直到今天,他的办公桌上总放着一沓一尺多厚报纸读物,这是他平时搜集资料。为了准确掌握全市社会发展动态,编写出更加贴近实际,更具有鼓舞效果的文艺作品,他不断收集各类报刊文件,并深入到工厂企业,农村社区采风,将其整理成相声快板,说唱歌词等。

退休后,他一天都没有离开过他热爱的文艺工作,始终坚守在文化馆创作部的岗位上。每年为艺术团创作新节目几十个,为百余场晚会撰写主持词。他搜集整理的六个禹城民间传统在《德州晚报》发表,他在完成自身创作的同时,积极做好群众文艺创作辅导工作,对伦镇小刘村、房寺文化大院、夕阳红艺术团等给予指导修改,对农村文化大院、庄户剧团提供演唱材料50余个。

关心下一代释放正能量

作为一名退休干部党员,他不图名、不为利,始终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默默无闻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早在2007年,他被禹城市关工委评为“五老”志愿者艺术顾问。他自从担任了这一职务,就把关心下一代、培养教育青少年当成自己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他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自己是一名老党员、老文艺工作者、老园丁为关心下一代做点事,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衣物和责任。

他为关工委创作了一大批关于培养教育青少年和反映关工委工作的节目,如歌舞快板《人人关心下一代》,对口快板《走好人生路》、歌词《关爱新曲》、相声《为了明天》、情景剧《真情》等。这些节目,多次在禹城和德州关心下一代专题晚会中演出,受到了省市关工委领导和群众的欢迎,为动员社会各界人士都来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艺苑老园丁,余晖照新花。秦世森退而不休,怀着一颗年轻的心,在文艺战线上辛勤耕耘,为关心下一代奉献余热、为培育青少年默默奉献。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