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久久为功,嘉兴建成美丽乡村精品线50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5个、示范镇52个、特色精品村163个……“千万工程”不仅描绘出嘉兴全域美丽诗画江南的乡村风貌,更演绎着从“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范”到“共同富裕的典范”的精彩跃迁。在嘉兴这片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老干部们通过一个个聚力赋能的“银领优嘉解法”,助力“千万工程”造就嘉兴万千星辉。 抱团助力法: 当好水源保护河道巡查“银”帮手 嘉善县太浦河取水二期工程是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姚庄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党员加入到“水源地保护巡查队”中来,通过常态化、无空白巡查,监督促进村里强化水环境治理,有效保护了饮用水安全。老同志们通过带头示范,带动周边居民规范自身行为,志愿参与护水公益行动,银水庙村沿太浦河而居的280多户村民,在环境卫生评比中位于前列。这支流动着的红色护水队的故事,还被改编为文艺节目在全县各级舞台上表演,通过宣传不断擦亮生态底色。2017年7月,姚庄镇28条劣五类水河道实现全部剿灭。 众筹聚力法: 争做“蚂蚁森林”复绿工程领头人 海宁市海洲街道成园社区“银立方”党支部注重凝聚银龄力量,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发展。从老旧小区绿地泥土裸露、树木缺乏养护等问题入手,自主领办“蚂蚁森林”小区复绿工程。针对“绿化带泥土裸露”难题,支部老党员实地走访查看,对泥土裸露的区域进行统计,制定“复绿网格图”;依托积分兑换,自发“认领一棵树”活动,激活小区治理新动能;联合社区、物业开展清理“小菜园”行动,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文明创建等宣传。一年多来,植树100多棵,裸露地面重新焕发“生机”,为建设更高水平的美丽嘉兴添彩增绿。 启智发力法: 培育兴村富村创新业态弄潮儿 桐乡市墅丰村作为百个省级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之一,黄金田等老干部们带领村民集中商讨发展对策,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2015年,墅丰村沈家墩小组成为打造庄园经济样板的首个试点,老同志们挨家挨户做好村民沟通工作,推动试点工作的实施,目前全村80%以上土地实现有效流转;成立“子恺漫画村保卫队”,向游客和农户开展垃圾分类、文明创建等宣传;收集整理历史资料,全面参与建设红色传承之路。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股东……墅丰村不断重塑乡村功能,激活资产经营,唤醒沉睡资源,让美丽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特色亮点。 扎根蓄力法: 推动文化传承精神共富耕耘者 在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竹林村,竖立着多块展示牌,上面用中英文展示着退休干部俞华良(笔名晓弦)的诗歌作品,吸引了往来游客们的脚步。作为退休后的乡贤,俞华良潜心研究文史,为乡村振兴汇聚文化力量,参与发掘出沈秉钧、祝廷锡、唐纪勋等乡贤,在助力推进全域秀美环境整治的同时,充分挖掘农耕文化、清廉文化、民俗文化。2021年,晓弦诗文展览馆正式建立……曾经的“养猪村”改头换面,竹林村建起了更高水平的文化阵地,实现了从生活到生产、从文化到治理的乡村功能全覆盖,赢得了“诗画小镇,多彩竹林”的美誉。2022年,还入选浙江省美丽庭院特色村、第二批未来乡村建设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