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广大老同志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济宁嘉祥县以全面加强老年大学建设为抓手,着力在“固本、提升、融合、创新”上下功夫,优化老年教育供给,致力谱写老年教育事业新篇章。 坚持“政治立校”,做好固本文章。加强老年大学党组织建设。成立1个校机关党小组和10个班级党小组,组成兼合党支部,235名学员党员定期在班级临时型党组织开展活动,实现了班级党组织建设和学员党员教育的全覆盖。营造党建文化氛围。在校内显著位置悬挂党旗,设置“本色家园”标识、主题歌、主题用语5处,设党建文化墙100㎡,悬挂入党誓词、党员义务、党员权利、党小组等展板,设立“爱党爱国·学习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指示”等宣传栏。打造“线上+线下”思政教育学习平台。线上组织收看离退休干部专题报告会,开设课前微党课,共学“学习强国”“灯塔大课堂”;线下打造“图书角”,举办专题讲座,常态化开展“微心愿征集”“我与党旗合个影”等活动,推动“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 强化“学科增校”,做好提升文章。严格遴选,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通过多方考察,将具有事业心强、奉献精神高、专业水平强的人员选聘到教师队伍中来。现聘有高级职称教师2人,中级职称5人,国家级裁判员、演奏员等4人,省、市摄影协会、书法协会等会员等6人。聚焦需求,合理设置专业课程。立足本地实际,通过社区调研、学员座谈,结合多年报名情况,逐步开设书法绘画、文学音乐、舞蹈体育等9个专业,同时不定期增设健康讲堂、手机智能应用、短视频制作等特色公开课,开展泥塑、剪纸等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注重研究,科学调整教学形式。定期组织开展教学工作座谈会,以增强教学实效性为目标,秉持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打造互动式“讲授、交流、点评”高效课堂,安排户外摄影教学、微信打卡互评、组织参赛、观看作品展等辅助教学方式,打破“一教一学”传统模式。 推动“品牌促校”,做好融合文章。加强活动融合。深化“悦享夕阳”品牌,进一步拓宽“学、乐、为”文化养老平台,每年结合重大节日、主题教育等举办中老年电视春晚、老干部书画摄影作品展、“学习党的二十大·诗文颂党恩”等活动,吸引3000多人次参与,组织参加国际老年大学线上艺术比赛和山东老年大学线上文艺展演,先后8个项目获奖。注重志愿服务融合。按照“一班级一品牌”“一队伍一特色”,打造“舞之韵”“祥和太极”“翰墨飘香”等8个志愿服务队,开展疫情防控、养老防诈、文明城市创建、文化进社区等志愿服务活动200余次。推进阵地融合。建设4054平方米的老年大学主阵地,持续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先后成立13个乡镇老年大学,建设社区分校7个、事业单位分校2个、企业分校1个,充分发挥场所、人才等资源共享优势,促进“家门口”老年大学增量提质。 突出“质量强校”,做好创新文章。打造多样化精品课程。通过制定教学计划、搭建教研平台等措施,在精品课程打造上持续发力。组织制作的《盛世秧歌》《健身腰鼓·祥和腰鼓》《智能手机应用及电脑入门》被评为市级精品课程,制作的6课时《短视频的拍摄与制作》微课程在学习强国平台展出。推进便利化智慧校园建设。开通中国老年大学协会“5G智慧校园管理系统”,实现师生管理、招生管理、考核管理等全过程管理信息化,实现报名缴费、收看公开课等学员服务便利化。大力普及老年远程教育,成功申报山东老年大学远程教育教学点3处,辐射学员1500余人次。开设智能化技能提升课堂。每周五开设一堂手机摄影课程,每月开展1次短视频制作、智能手机应用等智慧公益课堂。注重校外辐射,开展智能手机教学进社区、进广场活动,组织学员志愿者由“学员”变“教员”,服务社会老年人3500余人次,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