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时代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干部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近年来,德州市德城区将引导离退休干部发挥正能量作为重点工作,聚焦“五为”志愿服务,找准离退休干部优势特长与社区治理结合点,全面推进离退休干部在助力基层治理中发挥新作用、实现新作为。 一、擦亮组织底色,坚持党建引领把舵定向 着眼“提效”,不断推动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的“有效覆盖”和“有力覆盖”,全面提升离退休干部党性修养。一是健全组织体系。发挥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志愿服务“火车头”作用,指导成立45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立1900余名离退休干部党员信息台账,推进功能性党支部建设,进一步夯实离退休干部工作组织基础。二是推进融合共建。按照“业缘”“地缘”“趣缘”,组织单位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共建共享,召开共建会议,共同签订共建协议书,实现离退休干部在社区活动“单打独斗”到“抱团行动”的有效转变,推动共建双方党建共抓、资源共用、队伍共建、成果共享。三是强化典型引领。做优“德城区老干部”公众平台,通过开展老干部志愿服务骨干“一争、两创、三评”活动,激励老同志传递“最美声音”,树立“最美形象”争当“最美老干部”。2022年以来,共宣传推广老干部志愿服务个人典型30余名,集体典型20余个,其中3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3个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团体、5人次获得“德州市助力基层治理先锋党支部”“德州市助力基层治理优秀志愿者”等市级荣誉称号,起到了头雁领航的良好宣传效果。 二、优化制度成色,搭建平台保障行稳致远 着眼“提质”,切实优化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全力推进精准化服务。一是强化队伍保障。在全区成立“霞光红”老干部志愿服务团,创新实施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组织培育“1+5”工作法,孵化银领读书会、助力基层治理志愿服务队等志愿服务队伍120余个,吸纳志愿者1000余人,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中秋送暖、非遗文化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580余场;推行机关企事业单位“荣退+报到”模式,实行离退休干部“四就近时态化”管理,累计2900余名离退休干部到社区报到,主动把身份“亮”出来,把作用“显”出来。二是强化阵地保障。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红色驿站,用好“454”模式,在全区打造32处“霞光红·银领之家”老干部服务阵地,集学习教育、议事交流、文化养老、作用发挥等4大功能,结合社区实际,探索文明创建、网格治理、矛盾调处等18项特色服务。广川街道兴文社区被命名为全省“本色家园”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活动场所、全市城市社区示范银领之家。三是强化经费保障。建立财政投入、党费划拨、单位统筹的经费保障机制,每年按照不低于2000元的标准列入支部所在单位年度经费预算,不少于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收缴党费60%的比例划拨党费,专项用于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活动开展,着力提升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水平。 三、创新特色品牌,推进志愿服务走深走实 着眼“提能”,引导老干部参与社会治理,持续引导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进一步擦亮“霞光红”老干部志愿服务品牌。一是打造特色老党员工作室。通过主动“推”、组织“选”、大家“议”等方式,挖掘出一批政治素质高、有影响力、有一技之长、乐于奉献的离退休干部党员,为其量身打造个人特色工作室10余处。去年以来,青龙桥社区五星书记工作室通过“老带新”传帮带,开展社区年轻干部基层治理工作培训20余场;尉署社区青山维修站,为社区居民义务修理家电等日常用品100余件;书和传统文化工作室老同志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宣讲红色文化30余场。二是推广特色品牌项目。以“做优做细既有品牌”为主线,进一步发挥缝缝补补“乐缝创意坊”、爱心结对“金缘红娘”、纾难解困“宪龙调解”等特色品牌带动作用,全面推广“窗帘行动+”志愿服务项目,引导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早看窗帘,晚看灯”志愿服务,保障高龄老人居家安全,相关做法在《中国老年报》、山东电视台等中央、省、市媒体报道。三是融入基层社区治理。引导200余名离退休干部担任楼长、楼道长和红色物业监督员,吸纳87名离退休干部兼职网格员,推动群众关切问题在网格内有效解决。组织有基层治理、科技教育、乡村振兴等特长或经验的离退休干部成立“银领智库”,建立“社区共同治理研究会”,推行“需求搭台、智库接单、难点共商”模式,鼓励智库成员认领社区服务项目,发挥老干部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为构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贡献银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