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寿光市坚持发挥好老干部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突出“五员争先”理念,引领老干部充分发挥余热,尽显老干部使命担当,持续为经济社会发展余热增辉,助力添彩。 提升建言献策精度,当好智造创新参谋员。精心抓好谋篇布局,构筑建言献策发声平台。通过收听收看三干会、网上专题报告会、印发宣传学习资料、开展主题党日等,引导老干部深入学习上级文件精神,聚焦寿光发展大局和正能量活动实践。利用送学上门、走访慰问等时机,及时了解老干部生活状态和思想状况,听取好思路、好想法。开展“我看寿光发展新成就”等参观调研,组织县级老干部视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教育教学、加强基层治理、精准保障民生等方面提出宝贵意见建议。开展“建言党的二十大”“我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专题调研,通过集中座谈、电话采访、微信交流等多种形式,访谈老同志51名,收集建言200余条。 提升耕耘乡村广度,当好携手共富助力员。发挥老干部从不同领域、不同岗位退休后的理论知识优势、实践经验优势、专业技术优势,积极引导广大老干部深入乡镇、村组调研,在乡村产业规划、产业项目建设、产销对接等方面贡献力量。立足农业生产实际,组建了乡村振兴服务队,负责县市区的菜农电话咨询和现场服务,指导种植技术,传授致富经验。退休高级农艺师刘天英不分严寒酷暑和节假日,坚持到大棚为菜农指导和做试验示范,手机里存着上千名农民朋友的电话,为扩大传播范围,尝试参加电视和广播节目,开设抖音账号拍摄讲解蔬菜种植新技术的短视频,很快就积累了10万粉丝。退休干部王书德耄耋之年开始创业,常年奔走在寿北各村、各园区的养虾场间,收集数据、传授技术,为寿光养虾产业化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为群众探索出一条致富路。 提升社会治理效度,当好平安法治守护员。发挥老干部在基层治理中说话群众愿意听、做事群众愿意跟的优势作用,引导老干部融入现代社区建设和社区网格智治,担任小区楼栋长、红色网格成员、调解委员会成员、各类志愿服务队队长等。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部分小区物业管理缺失、矛盾纠纷易发等难题,200余名“五老”志愿者,根据各自工作性质、业余特长,成为服务群众的“红色管家”,履行民意收集员、政策宣讲员、纠纷调解员、卫生监督员、难题攻坚员等“五大员”职责,落实“一巡查、二走访、三必到、四必访、五必报”工作制度,建立起全覆盖、实体化网格管理服务格局。组建“一家亲”志愿调解队,利用每月11日“阳光议事日”组织居民群众协商议事,凝聚集体智慧解决疑难问题,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 提升选育管用力度,当好党建工作指导员。实施“小区建支部、长者当先锋”工程,发挥老干部工作经历丰富,熟悉基层党建工作优势,按照“离退干部自愿、就近选派”的工作原则,从“五老”群体优选282名网格(小区)党支部书记、564名党支部成员,他们有能力、有威望、有公心、有热情,协助规范支部建设,促进党建制度落实,当好“政策宣传员、方法指导员、落实督导员”,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卜洪兰、侯永贤、韩莲芳等小区党支部书记动挑起重担、揭榜挂帅、领题攻坚,解决民生实事438项,13个老旧小区完成供电供气改造,46个小区新建电动车棚146个,维修漏水楼顶230栋、6万平方米。 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当好文明乡村建设员。把老干部工作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结合,依托老干部志愿服务队,把文明理念、文明新风全方位传到基层末端。以家长学校为载体,每月组织一次以家庭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讲座,传承红色基因,深化立德树人。开展“情暖金晖”“银龄助老”活动,加大对特殊困难离退休干部帮扶力度,就近就地就便对“特需老人”进行帮扶互助,聚焦“一老一小”重点人群,织密“一老一小”社会保障和服务安全网络。实施老干部引领乡风行动,在全市968个农村广泛开展“孝心示范村”建设,举办“敬老饺子宴”,推动“幸福食堂”建设,开展“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评选,发动20多万农村家庭定家训、传家风,积极展示文明城市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