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老干部工作 查看内容

云南安宁市以“五个一”打造规范化社区老年学校

2023-5-23 17:55|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252| 评论: 0|原作者: 王卫东 马娜|来自: 安宁市老年大学

摘要: 2020年来,云南安宁市在不断完善市老年大学建设的同时,逐步将老年教育工作向社区延伸,兴办社区老年学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发展老年教育,提高老年大学的办学率、入学率和老年教育的普及率,扩大基层老年教育覆盖 ...

2020年来,云南安宁市在不断完善市老年大学建设的同时,逐步将老年教育工作向社区延伸,兴办社区老年学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发展老年教育,提高老年大学的办学率、入学率和老年教育的普及率,扩大基层老年教育覆盖面。同年9月,全市9个街道11所社区老年学校挂牌成立。近3年,在安宁市老年大学业务指导下,11所社区老年学校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力量,利用社区各社团,组织学员们开展了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学习和文体活动,形成了坚持一个办学理念,认真执行一套管理制度,有一个固定教学场所,开设符合社区居民需求的一系列教学班,搭建一组学乐为展示平台的工作思路,社区老年教育满意度逐年提升。探索出具有安宁地域特色的老年教育模式。

一、坚持一个办学理念

紧紧围绕“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办学宗旨。在不断提升质量的过程中,使学员们通过在校学习,增长知识、愉悦身心,努力让社区老年学校成为老年人的知识田园、生活乐园和精神家园。

二、执行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安宁市老年大学充分发挥“三个中心”(理论研究中心、教学示范中心、培养骨干中心)作用, 着力于“规范化”“人性化”,从建立健全制度入手,使各项工作步入发展轨道。一是事务管理规范化。社区老年学校事务管理分为行为准则管理、教育教学管理。行为准则管理方面,先后建立完善了一整套适合老年教育特点的岗位职责、学员守则、考勤、考评、安全等规章制度;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制定好学期工作计划、年终总结,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时安排等。以上实行制度上墙,从“以人管人”向“依靠制度管人”的规范化管理转变,使社区老年学校实行规范化管理有章可循。二是人员管理人性化。老年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加之办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在本质上是一项公益事业,因而决定了其人性化服务的需求。11所社区老年学校在规范化管理工作过程中渗透着人性化服务的过程,体现着规范化管理处处蕴涵的人情味,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用爱施教”的教风。1.每年不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班委座谈会、学员座谈会,给师生发征询意见表,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及时总结和改进工作。在各班,学员推荐班委,成立班委会,选举班长,由学员自己管理自己;2.在聘用教师方面首先要求教师要热爱老年教育事业,其次是要非常耐心、热情;3.问教于民。向每位教师、学员征求招生意见,听取大家对开办学科、新班及教学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开设学科、班级学时等工作。

三、有一个固定的教学场所

11所社区老年学校通过挖掘公共服务潜力,做到每所学校有固定的室内和室外教学场地。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老年大学打造成温馨家园。社区老年学校所属街道、社区高度重视,切实把老年学校建设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统筹规划,积极推进。在积极争取街道、社区支持的同时,各社区老年学校充分利用好教学阵地的作用,让教学阵地成为教师教学、学员学习的好帮手。各社区老年学校依托新文明实践站中的主体教室图书室、美术书法室、舞蹈室等功能室开展多样化教学,真正管好、用好教学阵地及设备,发挥其最大效益,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学员服务。

四、开设符合社区居民需求的一系列教学班

课程设置是老年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办学吸引力的基础。三年来,各社区老年学校坚持走访调查,通过入户调查、发放问卷、座谈交流、电话回访等形式广泛向居民征求意见,对有求学需要的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要进行登记造册,为开学课程设置打好基础,在注重办学标准化、示范化的基础上,侧重“学、乐、为”的有机结合,科学设置适应老年人发展需要的课程,发扬不断求新、求变的创新思维,不断吸引更多主动求学的老年人。

(一)坚持政治理论课。各社区老年学校坚持开办政治理论课,把政治理论课作为老年教育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来定位。如:定期邀请党校教师,举办政治时事讲座。发挥了老年学校作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阵地的作用。

(二)巩固传统文化课。随着传统文化课门类的逐渐增多和学习内容的不断加深,从在办好国画、书法、音乐等课程基础上增设服装表演、摄影、纸刻等课程。

(三)突出文艺特色课。晓塘社区老年学校的音乐、舞蹈课程,新村社区老年学校的器乐班、合唱团,始甸社区老年学校的扎染课程等都各具特色。在办好文艺特色课的同时,因地制宜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对于老年人陶冶情操、丰富生活、健康身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办好卫生保健课。根据老年人共同关注的健康问题,定期不定期邀请医院的医生到校开展科学急救方法、中医按摩知识、求医问药等卫生保健类讲座,学员到课率较高。老年人通过卫生保健知识的学习,收到了“个人受益、家庭满意、社会赞赏”的良好效果。

五、搭建一组“学乐为”展示平台

在抓好第一课堂的基础上,通过第二、三课堂搭建活动平台,实现“三个课堂”的互动效应,组织学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为学员搭建展示才华、发挥才能的广阔平台。

(一)发挥第一课堂主阵地平台作用,真正实现老有所学。各社区老年学校以抓好第一课堂为主渠道,在确保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科学设置课程,合理安排授课计划,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采取互动式教学、学员上讲台、小组讨论等形式,将教师的第一课堂主人身份潜移默化的转化到学员身上,真正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让学员投入到课堂中,让第一课堂真正“活”起来;利用座谈、笔会、展示等方式丰富教学形式,为学员提供个人展示的舞台。

(二)构建第二课堂课外活动平台,真正实现老有所乐。第二课堂是老有所乐的重要场所,多数老年人都渴望在这里展示风采、展示才艺,广交朋友。各老年学校则尽可能地满足老人们多样性需求,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书画展、笔会、文艺演出等活动,为学员提供了充分展示个人才华和相互交流的平台,使老同志能接受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增加更多的知识面,更好扩大视野,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

(三)突出第三课堂发挥作用平台,真正实现老有所为。第三课堂是老年学员融入社会的重要场所,也是老有所为的体现。许多学员渴望参与志愿者活动,发挥余热,他们通过学有所成,不会忘记回报社会,同时促进自身健康并提升人生价值,对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各社区老年学校经常性与街道、社区、中小学校等社会资源保持联系,采取各种措施开发老年人力资源,鼓励并支持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 发挥所长为社会服务,真正使他们老有所学, 老有所为。如:新村社区老年学校组织学员参与社区现有公益服务、公益活动、公益文体等四大类别的15支社会组织,开展邻里守望互助、文艺汇演、社区治安维护等方面活动,成为推进社区和谐发展的重要补充力量。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