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潍坊高密市涌现出一批优秀退休干部,他们退而不休,老有所为,积极投身全市发展大潮,在乡村振兴主战场,在社区治理第一线,在产业发展新高地,在立德树人最前沿,以不变的初心和火热的激情,点燃无私大爱奉献担当的火把,为高密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薪火传承,彰显了新时代老干部队伍的价值担当。 传统文化“铸魂人” 留住乡韵促振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民间艺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折射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在美丽的凤城高密,有这样一群银发老人,岁月没有改变他们的初心,数十年如一日磨炼技艺、传承文化,嗷呜嗷呜的泥老虎声声叫响,咿咿呀呀的茂腔哀婉柔丽…… 聂家庄是胶东半岛远近闻名的泥塑之乡,聂家庄泥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活在这里的聂家庄泥塑第二十二世传承人聂佩斗,今年已年近八十,他总是说“嘴勤不如手勤,学艺要先学做人。”人如其言,一天中的大半时间,他都沉浸在无声专注的创作王国中,在他手下,一块块黄色黏土被赋予生命,或变成威风凛凛的响虎,或变成神态灵动的摇猴,成为一张张靓丽名片,传播出高密民间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吸引着诸多外地人慕名前来学习。面对拜师学艺,聂佩斗老人不仅分文不收,而且不遗余力,献出所有泥塑工艺和一身经验,他自创“三三三”教学法,以“理论授课——亲自示范——实践练习”三次重复的方式,将聂家庄泥塑技艺倾囊相授。“学了手艺藏着掖着干什么用啊?要让它传下去,活起来,要让泥塑产业兴旺起来,这是我们手艺人的责任哩!”聂佩斗老人骄傲地说,在他眼中,多一份传承,就多一分传统文化振兴的美好希望。无独有偶,高密市阳光老干部艺术团的团长李广文也是这样一位“人老心不老,夕阳更生辉”的老干部,在他的号召下,一群热爱茂腔的退休老人聚在一起,自掏腰包,组建戏班,下村庄,走社区,进敬老院,为群众免费演出130余场,将古老茂腔的婉转音律带到广大群众身边,为了更好地贴近生活,与时俱进,阳光老干部艺术团还自编自演了许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现代戏,《娶婆婆》《传家宝》《搬迁都愿意》,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宣传了党的政策方针,让老百姓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时代新风尚,切切实实感受到时代发展进步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就是这样一支平均年龄近七十岁的队伍,他们是走在文化振兴最前列的中坚力量。 高密人懂生活,爱文化,三贤四宝、高粱黑土、凤凰腾飞,这些独有的文化符号,诠释着每个凤城儿女心中的乡情乡韵,更串联起长者乡贤的桑梓情怀,留住时光,凝心铸魂,他们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现活力,用匠心坚守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红色阵地“领头人” 千家万户送温暖 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高密市致力于做强基层党建,架起服务百姓“连心桥”,努力做到民呼我应,事事暖心,这其中自然少不了一群热心老党员的身影,他们退休不褪色,担当献余热,在守护万家灯火的实际行动中为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加码”。 明学群,高密市经济开发区人大工作室原副主任,退休后重返一线担任姚哥庄社区党组织书记,经常是一大早,社区里就会出现她忙碌的身影,创卫清运垃圾、维修供暖管道、消防安全培训、解决居民诉求……一件件小事的累积,让居民生活的宜居指数得到提升。“姚哥庄社区由水岸东方、胶河花园2个纯住宅小区组成,服务群众3500户、1万多人,要服务好治理好这么庞大的社会群体,必须要把党员和老干部的力量凝聚起来,带着群众干,让群众看得见。”明学群这样介绍她的工作心得,党支部书记当好领头雁,离退休干部成立志愿服务队,业主群众都帮忙,开展家政服务、医疗巡诊、精神慰藉等服务576次,举办慈心一元捐、书画辅导、歌咏舞蹈比赛等活动40余场,真正形成了“党群一家亲,有活齐上阵”的热烈氛围。党建需要领头羊,一呼百应力量强,密水街道离退休干部党总支书记禚召聪深谙此理,多年来一心扑在老干部事业上,组建“大美密水,青松不老”班子队伍,打造老干部活动中心,开办老年大学教育活动“红色阵地”……在好友眼里,他是闲不住的老禚,一有时间就要琢磨点事情,“老禚总说要让老干部找到家的感觉,现在我们确实有一种家的归属感,平常有事没事都要到支部转转,有事搭把手,没事聊聊天,总之来了就舒坦了。”密水街道的老干部这样说。在禚老带领下,密水街道的党建活动进行的有声有色,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讨论,举办喜庆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文艺演出,发起“老骥伏枥献爱心”希望小屋捐款,更是发挥老干部经验余热,团结带领“五老”志愿者268名,先后开展、防溺水安全巡逻、学校“延时服务”、中华文化宣讲等志愿活动,给社区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温暖和关爱。 社区是一个城市发展与精神文明的缩影,老干部们为社区治理贡献出的银发智慧让人动容,这是“离岗不离党”的精神力量,激励我们继续写好党建引领社会治理这篇大文章,将城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同心圆越画越大。 建设发展“摆渡人” 攻坚克难创佳业 发展是时代进步的主旋律,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由之路,服务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需要“新青年”开拓创新,更需要“老把式”保驾护航,发挥本领经验当好“压舱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豪迈集团是高密民营经济的龙头企业,从34名员工的小车间发展到20000多人的大公司,豪迈集团用了26年,这一路风风雨雨,创业之初提出的豪迈理念却历久弥新,这是董事长张恭运先生管理理念的结晶,更体现出李好玉这位豪迈宗旨“催生婆”的执着负责。熟悉豪迈的人都知道,李好玉是张总身边的体己人,也是一位从人大岗位上退下来的老领导,2001年,赋闲在家的他与急需人才的张恭运一拍即合,从此走上了上岗再就业的道路,“我大学专业是锻铸,工作后又长期在机床厂工作,想着总还有一点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底子,可以为企业发展献点力量。”抱着这样的想法,李好玉挑起职工招聘、培训以及产品质量认证的重担,他不计工酬,不讲排场,人手不够,他既当领导又当兵,发展需要,他协助、“逼迫”张恭运一晚上整理出一直“难产”的公司理念,多年的陪伴和坚守,让李好玉赢得了自上而下的好口碑,也迎来了豪迈集团突飞猛进的发展壮大。谁说年华东流水,我心不随岁月老,在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投身社会发展,在挽救高密传统名药“密柴胡”的历程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是市老科协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姜玉亭,始终怀揣强烈的使命感和事业心,在退休后的多年时间里,四处走访调研,积极建言献策,撰写调研报告50余篇,为高密市委市政府制定农村工作政策提供重要依据,为抢救濒临绝迹的“密柴胡”药材,姜玉亭带领团队历时三个多月,满坡遍野找到珍贵的野生植株,为实现产业化种植,他不辞辛劳、四处奔走联系中药专家,远赴山西引进机械化管理,扩大种植面积1000余亩,为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树立传承创新的榜样力量。 立德养正“守护人” 桃李春风伴成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本,理想信念教育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灵魂”,青年有理想,国家有希望,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群“老先生”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国旗、旗杆、国歌磁带及音响设备,这些专业的升旗仪式装备却出现在一处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这是井沟镇退休教师嵇旭春的家,自1997年开始,每逢重大节假日和国家盛事,嵇旭春都会召集孩子们来这里举行升国旗仪式,26年来始终如一,这份爱国情怀感染着红高粱土地上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成为他们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精神沃土。“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和建设的接班人,我能影响他们一些正能量,心里感觉很高兴。”有形式教育,也有实干付出,组织村里的孩子到他的小院读书,成立书法班教孩子们练字,自掏腰包4000元资助6名贫困小学生完成学业。助力青少年茁壮成长,做永不离岗的灵魂工程师,这同样是高密市教体局退休老局长李春德的最大愿望,十余年时间,16份呈送到市主要领导办公桌上的调研报告,上面写满了有关全市教育工作的大事——积极推进教师队伍年轻化,老旧校舍改造、大班额改造、四点半学校延时服务、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校园欺凌防范治理……一桩桩、一件件,都得到了市领导的重视批复并得到落实,为高密教育事业和关心教育下一代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积极建言献策的同时,李德春也不忘处处留心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每逢重大纪念活动日,他都帮助学校联系邀请老干部作报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收到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老先生们”修身养正、立德树人,于点滴教诲中润物无声,于春风化雨间玉汝于成,引导青少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真正让教育变得“有温度”“有情怀”“有力量”。 后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干部队伍是党和国家建设发展的智库和重要力量,也是需要关心关爱的特殊群体,为进一步激励广大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银发动能,为老年人搭建“折腾”的平台,高密市积极探索“长者奉献积分银行”机制,满足“老有所为”的精神追求。“老干部参与文明城市创建、项目建设、社区卫生清理、矛盾纠纷调解、获得上级表彰奖励,等等,都可以累计奉献积分。”高密市老年大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焦方磊说。通过兑换积分,可以享受到衣服修补、洗头理发等生活服务,也可以换取洗衣液、毛巾等物品,甚至还有养老服务项目、优先优待政策、教学沙龙活动等增值服务,“长者奉献积分银行”更好激发了老干部参加志愿服务的热情,让长者们的晚年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有意思”指数不断攀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