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锣鼓唢呐伴奏、俏皮的毛驴尽情表演……十余头黑色毛驴头戴大红花,表演者们身着喜庆的演出服,娇羞的“小媳妇们”浓妆艳抹套上毛驴,憨厚的“王小们”则头包汗巾,皮鞭作响。跟随音乐节奏,演员跨跑起来,勒环、执鞭、扬蹄、撒欢儿,上山、下山、过桥、过河、庆丰收……在德州德城区顺城社区,一群老年表演者们正在给辖区居民带来惟妙惟肖的跑驴表演。 德州“跑驴”是一种有600多年的历史的民间舞蹈形式,2013年入选省级非遗名录,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跑驴表演就是从运河边上发展起来的,到现在有几百年的历史。我们顺城社区的跑驴队已经组建近20年了,每年都会到全省各地去演出,尤其是在春节前后特别忙碌。跑驴表演有说有唱,讲述农村新婚夫妻回娘家路上的趣事,表演的动作、情节、步伐、队形都要听从整体安排,还要注意相互之间的配合。虽然表演人员大都上了年纪,但仍坚持排练,尽全力将‘跑驴’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大家。”非遗传承人赵延君说。 演出之余,赵延君还致力于“德州跑驴”文化的推广和传承,随着大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她经常到德城区的各个小学开展“非遗进校园”传承宣讲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和接触跑驴文化,使不少孩子对跑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像赵延君这样立志传承非遗的老干部、老党员、老艺人在德城区还有很多,他们都主动担起非遗传承的担子,在非遗文化传承的道路上凝聚银发力量。 徐胜云是电机厂的一名退休干部,现任德州市剪纸协会理事,也是一名民间剪纸非遗传承人,经常受邀到机关、社区开展非遗传承剪纸艺术宣讲活动。在社区的老年大学,也能看到徐胜云教授剪纸的身影,她向老年学员讲解剪纸文化、历史以及图形寓意,引导学员逐步掌握剪纸技巧,自己动手操作、大胆尝试。“作为一名剪纸传承人,我非常高兴剪纸艺术能走进老年大学,走进机关、社区,非常开心有这么多老同志喜欢。”徐胜云说。德城区将“弘扬非遗文化”作为社区老年大学重点课程,共开设剪纸、京剧、古琴等5类特色课程,聘请非遗传承人担任讲师,总共吸引1000余人次老同志参加学习。 除跑驴和剪纸外,德城区的老同志们还组建了小锅市高跷队、桥口“水兽旱船”舞蹈队等非遗传承社团组织,通过赶非遗大“集”,开展非遗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传承活动,在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更为传播非遗文化起到榜样引领作用。 下一步,德城区将积极推动老同志助力非遗文化传承与基层治理发展融合,整合“跑驴”“旱船”“高跷”“剪纸”等特有非遗文化资源,开展“非遗文化进社区”活动,搭配各社区古琴、太极、京剧、模特表演等“文化小菜”,让“非遗”这一古老文化元素的传承更加接地气、有新意,为老同志搭建传播更广、影响力更大的非遗展示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