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南市天桥区委老干部局通过项目化运作,将居民需求、志愿服务与居家养老、助残助困等巧妙结合,打造“365时间银行”,为“枫叶大篷车”老干部志愿服务探索出一条崭新的路径。以“365时间银行”为驱动,一批组织健全、运作规范、专业能力强、公信力好的老干部公益创投项目和服务队伍不断孵化、成长,成为倡导文明和谐风尚的重要力量。 强化党建引领,让“党旗红”映照“夕阳红” 打造“365时间银行”之初,天桥区委老干部局就把系统谋划摆在了首位,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和组织优势,通过党员带群众、低龄带高龄、邻里带亲情,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充实扩充起来。依托“枫叶红”本色家园、天桥区老干部志愿服务推进中心、“枫叶大篷车”社区志愿服务站等平台资源,为每一位党员制作了“党员积分卡”,按照职责范围、专业专长,分层分类“接单”,建立民生微心愿“项目台账”,发动辖区老干部、老党员主动认领书画、剪纸、串珠等特色“党员责任岗”,让老干部、老党员在社区发光发热。 搭建载体平台,实现互助互爱多向循环 结合老干部特点,天桥区委老干部局通过更新志愿服务内容、时间存储方式和积分兑换规则,不断探索更加适合老干部应用的载体平台,实施“服务载体同创、工作思路同商、基础设施同建、为民服务同抓、弱势群体同帮”的“五同”工作法,先后组建了以“春”字命名的4大类30支“枫叶大篷车”志愿服务队,充分融合调动各类资源,孵化出红色引领工程、蓝色教育工程、橙色温暖工程等全新品牌,为社区治理、关爱帮扶、文化养老等注入力量。 创新运作模式,放大志愿服务社会效应 充分发挥“五老”优势,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先后设立了老支书工作室、孙克福讲习站、张俊杰协商议事厅、罗福泉工作室等特色品牌,搭建起了发挥老同志经验、智慧和传帮带作用的有效平台。以培训、演出、展览、讲座、比赛为基本方式,“送文化”和“种文化”有机结合了起来,让老年人充分享受文化服务、参与文化活动、创造文化成果,真正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在此基础上,天桥区委老干部局创新提出“志愿服务+街道兜底”工作思路,实行“无偿+低偿+有偿”服务运作模式,辖区老干部、老党员通过上报“党群提案”等协商民主方式,依托“红星管家帮帮团”、济发物业、城肥二处等服务窗口打造“党建+物业”多方联动的社区治理服务体系,为辖区孤寡老人提供低偿物业、家政志愿等服务。 打造暖心储蓄,激发社区治理多元活力 “365时间银行”不仅储存爱,让爱无限传递,也不断激发出志愿服务新活力。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干部、老党员愿意参加社会志愿服务,也在自己需要帮助时得到爱的回馈。天桥区委老干部局依托现有资源,也正在对多方共益、深度融合进行更多实操性思考,开展多元化、全过程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擦亮群众生活幸福底色。比如,通过设置“一元捐”、专项互助帮困资金、日常慈善义卖、“党建志愿大集”等方式,组织引导辖区企业、社会组织、群众等奉献爱心,所得款项存入“暖心储蓄”用于低收入群体、生活困难老同志的日常帮扶、救急走访等。同时,推进“幸福家园”民生微实事项目,妥善解决好辖区居民特别是老同志的“急、难、愁、盼”等问题。“枫叶大篷车”老干部志愿团定期举办“党建志愿大集”,把理发、磨刀、缝被等40余项便民服务送到老同志和社区居民的家门口,荣获济南市“最美志愿服务组织”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