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山东老干部工作 查看内容

潍坊高密市:非遗传承中的银发力量

2023-4-17 16:53|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301| 评论: 0|原作者: 张海龙|来自: 高密市委老干部局

摘要: “一见孟轲迷途返,不由老夫喜心间。孟母三迁教子苦心一片,从今后你是青史名标万载传……”在高密市河崖小学一群小学生身着戏装,在老师孙从修的教授下,演唱茂腔《孟母三迁》。2006年,高密茂腔登上中央电视台,深 ...

“一见孟轲迷途返,不由老夫喜心间。孟母三迁教子苦心一片,从今后你是青史名标万载传……”在高密市河崖小学一群小学生身着戏装,在老师孙从修的教授下,演唱茂腔《孟母三迁》。

2006年高密茂腔登上中央电视台,深受启发的退休教师、老戏迷孙从修为进一步传承、发扬高密茂腔,与其他几位老艺人合伙成立了“红高粱艺术团”自费购买了器乐和戏服。十多年来,他们自编、自导、自演了《都是为了后一代》《娶公公》《婆媳魂》《桃花园》等歌颂农村良好风尚、党的富民政策的茂腔戏曲80多块,到企业、村庄进行演出,受邀到学校教孩子们学习茂腔历史、茂腔名角,学唱茂腔名段,使不少孩子对茂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为茂腔小达人。

像孙从修这样退休不褪色、立志传承非遗的老干部、老党员、老艺人在高密还有很多,范祚信、吕蓁立、聂佩斗、商咏梅、董双强、鞠美莲……他们主动担起非遗传承的担子,在非遗文化传承的道路上彰显着银发力量。

商咏梅是潍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高密市茂腔剧团退休干部,也是高密市老年大学茂腔班老师。高密市老年大学茂腔班设立于2017年,设立以来备受学员们喜爱,每学期都是一座难求。“我从小就喜欢茂腔,也爱听也爱唱,但是以前家庭条件不允许,没有时间学习,现在条件好了,还有专门的地方教,我就第一时间报了老年大学茂腔班,跟着商老师学茂腔。商老师教得很好,戏词是一句一句的教,动作也是一个一个的纠正,现在我也是业余的专业演员了。”学员孙玉兰高兴地说。

据了解,高密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中国一绝’中国扑灰年画之乡,是中国楹联城市……现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4人,省级非遗传承人12人,市县级非遗传承人203人,其他各类民间艺人380余人,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非遗人才。高密市老年大学把“传承高密特色文化  弘扬非遗文化”作为课程建设重点,成立了非遗传承学院,先后开设了茂腔、剪纸、泥塑、扑灰年画、花馍馍等特色课程12个,聘请了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14人到大学担任专兼职讲师,吸引了2000余人次老同志前来学习。

在高密市老年大学非遗传承教室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吕蓁立正在以扑灰年画代表性作品《姑嫂闲话》为例向学员们讲解扑灰年画的制作过程。吕蓁立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用柳枝烧制成的炭条分发给学员,带领大家先勾出轮廓扑抹在另外的白纸上,然后再在白纸上进行手绘,通过开脸、粉眼、点嘴红、描金等16道工序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姑嫂闲话》就制作完成了。“作为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高密扑灰年画一直是我们高密人的骄傲,我是吕氏画派第六代传人,非常高兴扑灰年画能够走进老年大学,也非常开心有这么多老同志喜欢。”吕蓁立说。

“在办好教学班的同时,我们还一个季度至少举办一次‘非遗大讲堂’活动,通过邀请非遗传承人到大学授课,组织学员到茂腔博物馆、‘花馍’培训基地、姜庄非遗综合馆、泥塑产学研基地等非遗研学实践基地现场学习等方式,让更多的学员感受非遗魅力,自觉加入非遗传承队伍。”高密市老年大学副校长邱兆金说。

据悉,高密的老同志们不仅当好非遗的学习者,还积极传承、传播非遗文化、非遗技艺,他们纷纷组建了老姊妹剪纸艺社、情暖乡村志愿服务队、遗常精彩社团等志愿服务组织,通过赶非遗大集,通过开展非遗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等广泛开展传承活动,在丰富群众、青少年生活的同时,更是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起到榜样作用。“我在上老年大学剪纸班的时候认识了‘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市民政局退休干部郭文政,多年来,郭老师以满腔热情投身于剪纸艺术的弘扬,但是很不幸2018年郭老师被病魔夺去了生命。我想我一定要把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传承下去,于是和好姐妹们组建了老姊妹剪纸艺社,一方面能互相交流剪纸技艺,另一方面就是多层次开展好传承志愿服务活动。”老姊妹剪纸艺社负责人董双强说。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