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州禹城市水利局有一位用本职工作诠释“三牛精神”的“牛人”,他就是水利局高级工程师、退休干部聂建泰。现年76岁的他,1970年毕业于泰安水利学校,199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生坚守在水利一线。先后主持建设了多项大型水利基础设施工程,水库、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丰富的河道数据和工作经验、对河道分布及流域熟悉程度,使得大家都尊称他为“活地图”。退休后,聂建泰作为一名水务人内心的信仰与热爱有丝毫褪减,相反,会变得更加坚定,绽放“金子般的光芒”。 立足岗位实干担当“拓荒牛” 徒骇河穿禹而过,将河流水系分成基本对等两大部分。全市境内有徒骇河干支河道16条,德惠新河流域7条,河流总长372.37公里,汇水面积达2273.4平方公里,大小河流水库141条(座)。尤其是,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启动后,禹城河湖水利管理数量多、压力大,很多工作需要开拓创新。 由于技术高超、经验丰富,已退休的聂建泰再度被任命为总工程师。当时,已是深秋,小农水工程冬期施工时间长,主体需在冰冻前完成。开始时,他每天往返40公里,盯在工程现场。后来,为方便工作,他干脆在工地附近租房,一住就是一个工期。房里没有暖气,他就加厚被子。白天采集数据、发现解决问题,晚上复盘规划。平时只有思考问题时才会吸烟的他,那段时间办公桌下面满是烟头。工程中缺乏U型渠建设经验、专用工具,他就根据实际情况一边摸索一边建设,成功借鉴并引进了滑膜工具,不仅节省了上百万资金,还在周围县市推广,为后期小农水工程夯实了基础。 有人问他,退休了,还这样拼吗?他说,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发光体,要让他的光发挥应有价值。时任局领导自豪地说:“水利局有聂工这样的拓荒牛,还怕出不了好成绩?” 最终,全省48个小农水重点县考核验收中,禹城排名第一,获奖励资金和补助资金均居全省第一。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分别进行报道。同年10月,在成都召开的全国农业水价改革工作会议上,禹城作为3个发言单位之一做典型发言。 坚守岗位吃苦耐劳“老黄牛”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多年来,他先后配合住建、市政等单位,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规划与建设,对全市污水、雨水排放路线出谋划策。退休后,他每年下沉乡镇河湖巡察20多次,几乎走遍了禹城所有河道,行程4.5万公里。 2010年夏季,禹城遭遇了自建国以来最大的洪水,徒骇河、老赵牛河面临决堤危险。60多岁的聂建泰作为技术骨干,成为抗洪救险小组成员之一。虽年逾花甲,他白天仍和同志们一起巡视河道大堤、分析水情,晚上关注雨情水情,商讨对策。 在此过程中,他充分利用“活地图”优势,对河道分流、客水来向充分分析,准确判断客水流量、来向,河道分流出口、路线,为抗洪救险提供准确信息。经昼夜奋战,最大限度地减少受灾范围。有人问:这么大岁数了,不怕搭上命?他坚定地说:“搭上老命,能保证河道不决堤,也值!”。 奉献岗位为民服务“孺子牛” 时间流逝,青丝渐染白发。但他俯首为公、脚踏实地精神从未改变。作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一名党员,他协助疫情防控、防溺水宣传、化解矛盾纠纷,结合所长为水利工作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发挥余热。 作为曾经水利志编撰小组成员之一,退休后,他返聘从事水利工程咨询业务。工作中,同志有不清楚业务,他总会耐心解释,从理论到实际、从施工到定额、从图纸到合同,事无巨细。一次,洛北干整改,施工水位高难以施工,排水又找不到合适出口路线。他听到情况后,立即骑自行车到工地,很快就找到排水出路。对此,他自豪地说:“我的付出,能缩短别人成功路程,就达到了我的目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聂建泰同志永葆一颗赤胆忠心,任劳任怨、踏实为民,在擘画水韵禹城的图画中不断贡献着聪明才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