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老干部工作 查看内容

云南安宁市老年大学:着力“六个建设” 推动老年大学高质量发展

2023-3-27 17:17|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294| 评论: 0|原作者: 王卫东|来自: 安宁市老年大学

摘要: 近年来,云南安宁市老年大学坚持把政治立校放在办学的核心位置,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和发挥老同志优势作用,着力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推动 ...

近年来,云南安宁市老年大学坚持把政治立校放在办学的核心位置,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和发挥老同志优势作用,着力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推动老年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让老年人学有所“校”。20年来,安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年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将老年大学建设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始终把老年教育事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立安宁市委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市委组织部部长任副组长、市委老干部局、市财政局、市教体局、市人社局等部门分管领导任成员,并选调1名年轻干部担任老年大学专职副校长(副科级)。每年召开两次专题会议。市委专门下发文件,就老年大学办学条件、教学管理制度、教职员工队伍建设、办学经费等进行了详细规定。2017年9月,安宁市老年大学改扩建项目被列入安宁市十大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建筑面积6966.06平方米,投资约1863.50万元。2021年12月17日,市老年大学改扩建项目建成启用, 教学楼设有舞蹈教室、摄影教室、电脑教室、书画教室等均配备多媒体设备,部分教室采用教学一体机具备实时录播功能。还在多媒体报告厅新建一套室内全彩、面积80多平方米的LED屏幕,满足时政科普讲座等大型公共课教学需要,增强全校性教学成果舞台展示效果。摄影、绘画、声乐、书法等课程基本使用教学课件授课。课堂上,教师通过投影、现场演示实现现代化教学。探索“一所老年大学+N个社区老年学校”模式,目前,全市9个街道设有11社区老年学校,切实解决老年大学“一座难求”问题。

强化思想政治建设,让老年人学有所“思”。实施将思政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课堂教学和课外校外各项活动中、融合宣传平台中的“三融入”教育教学思路。一是校园内指定专门区域布置党建版面和教育场所打造党建宣传阵地,营造育人氛围;二是开展年度主题教育活动。根据中央、省、昆明市、安宁市宣传教育活动主题,确定老年大学主题教育内容。如:2022年,以“喜迎党的二十大 增添正能量 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古体诗词联赋创作、主题征文、主题文艺演出、主题书法绘画摄影线上征集、主题书画摄影展、编印《喜迎党的二十大 银发心向党》(专刊)、参观主题书画摄影展、拍摄专题片等活动,激发广大老年学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的热情;三是实施“专业课+公共课”教学模式。规定:每学期开学第2周,教师必须将教学计划提交到老年大学办公室备审,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育目标中须包括思想教育在内,并将其融入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中,如声乐、舞蹈、书画等课程融合红色经典文化、歌颂祖国歌颂党、唱响时代旋律的优秀作品,打造“艺术思政”课程。同时,规定:凡是参加老年大学学习的学员每学年至少参加1次学校组织的公共课学习,如未达到的,下学年取消报名资格。老年大学通过辅导报告、专题学习、政策辅导等形式,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及重大决策部署,教育引导广大学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让老年人学有所“教”。坚持人性化管理和服务,将用心和用情放在首位,注重完善教育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选聘、管理、激励和培养的教师队伍四个“建设机制”;建立起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学校设立校委会、教务会、班委会等服务管理机构,实现规范化管理。

强化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让老年人学有所“学”。因班次增多,学员增多,2022年,安宁市老年大学成立书画、舞蹈、音乐、信息、体育等6个大系,从聘用教师中选聘专业人员任系主任,建立校级---系级---班级三级管理,便于专业设置、教学组织、招生协调、教研交流等工作。坚持教务人员与老师、班委沟通制度,课前、课间、课后与老师、班委见面,跟踪教学计划落实情况,了解教学进度和班级学习情况,及时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同时,采取观摩教学等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和老年学员学习主体性,鼓励教师根据老年人的特点探索和实践教学方法,使每一位老年学员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快乐地学,学得快乐。

强化信息化标准化建设,让老年人学有所“用”。2021年借助改扩建之际,老年大学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着力建设以网上教务管理系统、网上报名系统为主的教学管理“云系统”。围绕老年人日常使用智能设备的需求,结合学员年龄特点,组织开展智能技术应用普及讲座。2022年,开办“智能手机操作”课程,针对性教授老年学员将手机调成“大字模式”、使用微信、打开疫情防控绿码、医院挂号等内容,帮助老年学员能够做到使用日常生活必备的基础操作,跨越“数字鸿沟”,让老年朋友融入智能化生活。

强化作用发挥平台建设,让老年人学有所“为”。2023年春节前夕,组织80余人次深入街道、社区等30余处,开展义写春联志愿服务,受惠市民达3000余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小品、花灯等演出形式,走进街道、社区、敬老院,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大手牵小手”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学校老师义务教授太极拳、健身气功,普及群众性健身运动……,持续发扬奉献精神,彰显“螳川银发”正能量。下一步,老年大学将不断拓宽志愿服务领域,鼓励老年学员积极服务于老年教育、融入社会治理,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传思想、传文化、传科技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形成规范化、常态化、专业化的老年大学志愿服务模式,让广大老年人充分发挥余热,为推动社会和谐文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