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2月开始从事云南安宁市老年大学日常管理工作至今,我与安宁市老年大学共同经历了开创与坚守、拓展与创新、奋进与提高三个发展阶段,作为一名学习者、参与者、组织者,近20年的实践探索,让我收获了三点感悟。即要做好老年教育工作,必须“思想上常怀敬老之心,工作上坚持创新尽责,活动参与上突出广度”。 思想上常怀敬老之心 老年教育在管理体制、人员编制、教材大纲、队伍建设等,还在实践探索过程中。这就要求,从事老年教育工作者,要有一颗忠诚老年教育和热爱学员之心。在日常工作中,就要我们:“真心尊重”——待学员似亲人、视学员为财富;“真心服务”——以尊重之情,关爱之心做好服务。为学员之所学,想学员之所想,急学员之所急。帮学员之所需,时刻以学员满意为工作目标和追求;“真心关怀”——无论大事小事挂在心头,有困难携手帮助,有欢乐大家分享;“真心实干”——在课程设置上,以老年人的需要为基础,以老年人的兴趣和选择为主。通过学习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工作上坚持创新尽责 我认为至少要在安全、管理、发展三个方面尽职尽责。一是尽安全之责。老年大学是以老年人为主体的教育场所,有安全问题易发突发、安全风险更高的特点,这就从客观上决定了确保师生安全是老年大学的头等大事。首先,建立安全责任体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分级落实安全工作责任。校长、专职副校长分别为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各部门负责人为分管工作领域的安全责任人,各系负责人为本系的安全责任人,任课教师和班长分别是班级和授课班的安全责任人,在班委中明确一名班委是学员班级日常管理的安全责任人。其次,建立安全制度。包括学员安全信息采集、校外实践活动安全保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备无患。再次,强化安全意识和技能教育。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多方法,营造安全教育的环境和氛围。有重点的进行交通安全、防坑防骗、电话报警、自我防护等应知应会常识教育和紧急救护的技能演练,增强安全防护意识,提高自救互救技能。让“人人有责任、人人有压力、人人主动做好安全工作”的要求,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二是尽管理之责。针对生源范围广、人员集中度高、层次差异性大等特点,落实管理责任尤为重要。首先,优选管理模式。根据学校规模、办学条件、人员结构、经费保障等因素,安宁市老年大学实施了“校-系-班”三级管理模式。班级管理是老年大学行政和教学管理的基础,是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是保障学员安全、提升幸福指数的关键。为此,要把管理的重心放在班级,实行班长负责制。其次,建立健全岗位职责。要根据工作岗位及其责任,制订包括专职副校长、办公室、教师、班委会在内的全员工作规范和岗位职责,使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责任落实。三是尽发展之责。目前,安宁市人口老龄化加速,老年教育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一座难求”现象非常普遍,扩大老年教育供给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发展老年教育的紧迫任务。为此,老年教育工作者要审时度势,适时科学编制好发展规划,用规划来引领学校发展。在加快学校外延扩张的同时,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学校的发展品质。 活动参与上突出广度 学员构成特点决定了老年大学比其他类别的学校教育更需要活力。活力离不开活动,课外校外活动是老年大学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更是老年学员愉悦身心的载体和舞台。组织哪些活动?怎样把活动组织好?我们采取了三种方式。一是建立年度性“主题活动”制度,即是指学校每年或每学期确定一个主题,组织参与面广的一、两次学习成果汇报会。二是积极培育志愿服务队。引导和鼓励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活动,最大程度激发老年学员的生命活力,让他们真切地体验到“人生新起点”的无穷魅力。三是大力拓展二、三课堂。作为老年教育工作者,我们在认真组织好老年大学校内课堂教学的同时,一定要重视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延伸,发现和挖掘课外资源潜力,组织好与校内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这是我们多年来从事老年教育工作的体会,也是受老年学员自发实践活动的启发得出的结论。实践证明,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完善、是第一课堂的继续和延伸、是第一课堂的实践应用和理论源泉,积极创造机会组织在校老年学员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对于增强课堂教学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展示教学成果,扩大老年大学教育的社会影响力,作用是相当明显的。 下一步,安宁市老年大学将根据新时代老年教育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对内持续强化教学活动管理及教学理论研究,对外积极探索合作办学及服务社会新路径,在创新推动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上进行探索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