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姚安县紧紧围绕“让党放心,让老干部满意”的目标要求,多路径开展“我为老干部办实事”活动,切实增强老干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丰富形式,夯实思想政治基础。县委老干部局全面落实老干部阅读文件、参加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通报情况、参观学习等“五项制度”,通过专题辅导、集中培训、座谈交流、送学上门以及信息化平台推送等多种形式,组织离退休干部党员持之以恒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结合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三会一课”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回户籍地“双报到”等形式组织集中学习教育,为离退休干部党员征订和发放100余册党的二十大精神“专属学习礼包”,对行动不便、年老体弱的30余名离退休干部党员开展“送学上门”活动,并为他们讲解重点知识,让老干部们足不出户了解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的新思想、新要求,通过集中学、线上学、送学上门等方式不断丰富拓展离退休干部教育形式,为离退休干部教育注入新活力。在县老干部活动中心增设并定期更新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栏,引导老干部常学常新,永葆政治本色。 精准服务,解决日常生活之忧。县委老干部局抢抓机遇,与具备医疗、康复和养老条件的县乐养中心通力合作,在中心成立了姚安县离退休干部养老服务中心、姚安县老年大学分校、云岭荷城敬老爱心志愿服务站,在与社区医院签订家庭医生服务的基础上,与县人民医院签订了《离退休干部健康管理服务协议》,为老干部提供县级医院老干部就医绿色通道预约门诊、预约住院、办理转院转诊等服务,以“周短信提醒、月电话指导、季上门随访、年健康体检”等服务方式,有效提高离退休干部就医服务质量。着重落实“重大节日必访、生病住院必访、生活困难必访、家中有大事必访、有思想情绪必访”制度。将普遍性走访和个性化走访相结合,创新走访形式和内容,在开展重要节日、生日、住院、祝寿、家庭变故等走访基础上,也根据个别离休干部的个人情况推行谈心聊天和个性化走访,做老干部的贴心人。重视对独居、精神异常、心理孤独等特殊老干部的关心照顾和服务,特别是对部分平时遇到生活和思想等实际问题较多和情绪不够稳定的老干部,实行重点跟踪联系和照顾服务。 用好阵地,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借助老干部回归户籍地开展“双报到”活动,积极建设老干部“红色驿站”,用活用好离退休干部学习教育共享基地资源,为离退休支部提供主题党日和学习教育的主阵地,也为老干部志愿服务团队提供落脚点和出发地,按老干部个性化所需,让老干部就近得到照顾。规划修编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项目,以现有的活动场地建设老年大学,开展县城主校区定“主菜”,分校区“选单配菜”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让教学内容由“讲师独唱”转换为“党员共鸣”,实现“点、配、送”全程服务的教学模式,建立起覆盖广泛、运转灵活、布局均衡的老年教育体系。截至目前,已成立了16个“家门口的老年大学”教学点,各老年大学分校、老干部党校因地制宜开设特色课程和特色常态化活动模式,以满足不同社区老年人多层次学习活动需求。同时,在太平镇各苴村“彝村讲习所”开设教学点,创新实施汉语、彝语“双语”教学模式,让大多数彝族老年人更容易学习理解党的方针政策。 搭建平台,助力发挥优势作用。县委老干部局充分发挥21名老科技工作者组成的农业科技志愿服务队经验优势和专业特长,集中力量帮助有条件发展特色产业的村(社区)选准产业发展路子,培育产业发展项目,为其提供政策、信息、技术、管理等支持和服务。多次深入村(社区)开展农业新技术推广宣传,主动与群众攀科技亲、结致富对,采用村组集中培训,积极建言献策。在全县乡贤志愿服务队9个、志愿者150余人的基础上,深入村(社区)动员农村“五老”、人大代表、退伍军人、经济文化能人加入乡贤志愿服务队,在庄科村率先建立了一支银发骨干顾问团,推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与庄科村党支部“结对子”,组织离退休干部开展“面对面”思想交流,“手把手”传授基层工作经验,“肩并肩”协助做好党建、产业发展、矛盾调解等工作,助力基层构建支部引领、村民自治、乡贤参与的村级治理模式。 下一步,姚安县将不断丰富服务内容,优化服务形式,加快提升工作信息化精准化规范化质量和水平,用心用情扎实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保障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