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薛城区以离退休干部党建融入基层党建大格局、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融入老龄事业发展、老干部工作融入信息化建设为重要任务,一体推进党建引领、作用发挥、服务保障、文化养老,促进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 聚焦“党建引领”,提振“银耀薛城”党建品牌。一是筑牢学习根基。通过微信群、红色随身听、《老干部之家》等载体,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四个一”、举办全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书记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班等活动,切实抓好离退休干部政治学习、参加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通报情况会议等制度的落实。二是建强机制堡垒。构建区、镇(街)、社区“三级联动”的党建工作格局,配齐配强在职干部党建联络员。加大对“本色家园”党支部创建活动记录、制度建设、场地设施等软、硬件的检查力度,持续擦亮党建品牌。三是结对帮扶带动。推进在职党支部与离退休党支部、在职党员与离退休党员“一对一”常态化结对帮扶,通过对老弱病残党员开展“送学上门”服务等60余期各类帮扶活动,进一步加强老干部党支部建设。 聚力“服务管理”,深化“银龄关爱”精准行动。一是建立一体化管理模式。探索“单位+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制定退休干部需求反馈表,由单位统一调度,引导新退休人员第一时间到社区报到。二是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建立《离休干部“一人一策”精准服务台账》,通过4次离休干部大走访、大调研,累计解决问题50余项,老干部满意率高达100%。三是健全管理服务机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的九项措施》,常态化落实好政治生日、荣誉退休等制度,强化服务管理。截至目前,共收集老干部建言献策30余条,为70余名老同志举办了荣退仪式。 瞄准“文化养老”,厚植“临山晚晴”养老品牌。一是建强文化养老阵地。发挥区老年大学主阵地作用,成立常庄街道锦临社区、周营镇白楼湾等6所老年大学分校,组织开展“庆祝建区六十年、喜迎党的二十大”“学乐为·社区行”文体宣传展示活动,促进教学成果转化。二是拓宽文化养老平台。围绕“如何进行文化养老”开展离退休干部工作者业务大讨论,拓宽文化养老新路径。整合成立了32支文化艺术团,建立全区900余名老干部社团成员信息库。三是丰富文化养老活动。以国庆、重阳等重大节日为节点,组织老干部文化艺术团参加文艺晚会等大型演出40余场,组织区长青艺术团、薛国民乐队开展“文艺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30余场,累计上报省、市老年大学线上节目20余个。 突出“作用发挥”,擦亮“银发兴薛”志愿品牌。一是做好理论政策宣讲。以红色文艺宣传活动带头人董金玉、孙道亭等为代表组建“607080”离退休干部宣讲团,积极开展宣讲活动,组织各种理论政策宣讲40余场次。二是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全面整合优势资源,建立“‘老’有事说”1+3工作机制,通过开展心理咨询、走访调研和矛盾调解等活动,累计解决各类问题200余项。三是做好基层社会治理。整合各类老干部服务队,成立由理论政策宣讲团、红色文化传承团等5类31支共计300余名老同志组成的“榴花红·银发兴薛”老干部志愿服务队。结合文明城市创建、疫情防控,发放文明城市创建等宣传单30000余份,参与疫情防控300余人次,以实际行动融入基层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