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百死一生走长征

2014-5-11 21:23|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389| 评论: 0|原作者: 朱红建

摘要: 作为红军后代,我曾多次听父亲讲过红军长征的故事。2014年是我的父亲诞辰100周年,抚今追昔,我更加怀念已故去的父亲,更加缅怀为新中国诞生英勇牺牲在长征路上的无数红军指战员。谨以此文纪念我的父亲,也献给与他一 ...

作为红军后代,我曾多次听父亲讲过红军长征的故事。2014年是我的父亲诞辰100周年,抚今追昔,我更加怀念已故去的父亲,更加缅怀为新中国诞生英勇牺牲在长征路上的无数红军指战员。谨以此文纪念我的父亲,也献给与他一样把生命献给共和国事业的人。

 


我的父亲朱明辉是福建省长汀县人。长汀县在闽西山区,属龙岩地区,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和江西的瑞金相邻,也是中央苏区的一部分。长征开始时,中央红军有8.6万人,其中2.6万是闽西人。解放后,家乡政府寻访到了父亲,要求父亲给一同参加红军不幸牺牲的同乡写烈士证明,以落实对遗属们的抚恤工作。父亲写了一百多份烈士证明,他是当年家乡参加红军的人中唯一还活着的。

1929年,毛泽东带领红军来到长汀。父亲那年15岁。1931年,父亲进入红军卫生学校,是红军卫生学校的第一期学员。毕业后,他就到了中央红军的红五军团,后来随着红五军团走过了历时最长、损失最惨重的长征路。

父亲所在的红五军团长征历时两年,是所有红军中长征时间最久、路程最长的。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1934年10月开始长征。打头阵的是林彪当军团长的红一军团,殿后的则是红五军团。打头阵的要在堵截的敌人防线上突破一个口子,殿后的则要堵截住敌人大批军队的围追,保护庞大的中央苏区机关、红军总部机关和其他许多非战斗机构的缓慢前进。上级命令坚守多久,殿后部队就得坚守多久,损失再大也不能提前撤。

过湘江的时候(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红军架了浮桥。国民党军队一直试图从两侧沿江突破,截断红军队伍,而红五军团则拼命阻击。红军中央纵队过完江后,殿后的红五军团开始边打边撤,从浮桥过江。但还没过完,浮桥就被国民党军队的飞机炸断了,而敌人的部队也到了浮桥渡场附近。红五军团一个多师的部队被截在东岸而没能过来。已经过江的部队可以看得很清楚,但却没有办法。指挥部只好用电台命令他们向别的方向突围,自行寻找过江的地点,设法追上大部队。在敌人已经四面包围并接触战斗的情况下,这个任务是无法完成的。这个师只能血战,却杀不出一条血路,人员越打越少,最后全都牺牲了。浮桥被炸断时父亲正在桥上,还负了伤,他被炸倒在了桥的西段,过了湘江。而他所熟知的很多人却留在了东岸,没能过来。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经过4道封锁线(湘江是第4道)后,只剩下了3万人左右。

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主要雪山是座落在四川西部的夹金山。远远望去,夹金山就像一条银白色的巨龙挡在红军北上抗日的道路上。殿后的红五军团战士们当时都穿着单军装,赤足穿着草鞋,只准备了一些床单、油布,还有辣椒面。在山脚下穿过一片树林时,我父亲砍了一根带弯把儿的树杈当拐杖。

走了大约一个时辰,脚下开始有了雪。洁白的雪在阳光下晃得人睁不开眼,踏在雪上一步一滑。越往山上爬越费劲,由于山高空气稀薄,战士们头晕目眩,爬一步喘一口气,总觉得有一双手钳住脖子,呼不出气也吸不进气。突然从雪山顶上冒出一片乌云,刹那间,天昏地暗,狂风卷着核桃大小的冰雹砸下来。有的同志被冰雹砸得滑下了陡坡,有人就再也没站起来。父亲把药箱和行装顶在头上,挡住了冰雹,这才躲过一劫。冰雹渐渐变成了白毛雪,部队才开始又向山顶爬上去。刺骨的寒风吹得人浑身打颤,单军衣上冻了一层冰壳,一股股的白毛旋风从身边吹过,旋风吹过哪儿,哪儿就留下一条雪沟。突然,父亲脚下一滑,掉进了一个冰缝,幸亏抱着的拐杖支住了冰缝才没有完全掉下去。在几个同志的帮助下,他挣扎着又爬出来。

到了山顶,天空突然放晴,血红的战旗映着皑皑白雪。

当看到有些同志僵卧在雪堆中,被风雪掩埋,大家心里沉沉的,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从他们身边走过。

由于下山路滑,不断有人从上往下滚落,他们把绑腿带解下来,几个人一队互相拉扯着下山。鸟飞不过,野兽绝迹的大雪山被红军战胜了。

1936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在西康甘孜、炉霍一带会合,不顾张国焘的极力阻挠和反对,与红二方面军一起北上抗日,在上、下扎坝暂作休整,筹集粮草,准备第二次过草地。茫茫草地,一望无际,渺无人烟,到处是荒草、烂泥、沼泽,一不小心就会陷进去。总指挥部召开了誓师大会,号召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加强过草地的思想政治工作,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战冲在前,吃苦跑在先,撤退留在后,不让一个战士掉队。

6月的草地,气候变化无常,一会儿晴空当头,骄阳似火,使人汗流浃背;一会儿又狂风大作,浓云密布,下起暴雨,浑身淋得透湿;不知什么时候天上飘起雪花,一阵冰雹,使人冻得直打哆嗦。草地上夜幕降临,趁着战斗间隙,大家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吃炒面,嚼干粮。然而,这样的机会是很少的。年轻的红军战士们更多的是兴奋地憧憬着胜利。同志们露宿在潮湿的草地上,有的盖条薄薄的军被,有的仅蒙一条破烂不堪的粗布床单,便酣然入睡。时常下半夜淅淅沥沥下起雨来,几个人只好背靠背,头顶一块旧雨布,互相偎依着靠体温取暖,熬过那漫漫的长夜!

进入草地一个多月,红军自带的干粮越来越少。上级发动干部战士沿途挖野菜,战胜饥饿。凡是野生植物,大家尝了个遍,不少同志吃后上吐下泻,有的战士还中毒身亡。更令人难忘的是,面临死亡的威胁,许多同志特别是共产党员,宁肯自己挨饿,却把节省下来仅有的一口干粮、一把炒面、一碗野菜、一撮盐巴让给伤病员、重彩号,感动得伤病员热泪盈眶,这是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啊!最后,离走出草地只有七天的路程,然而,红军指战员已经没有一粒粮食了,这时,上级号召全体红军指战员:坚决克服目前困难,要活着走出草地!大家挖不到野菜,就嚼草根。最后连草根也找不到了,战士们只能嚼皮带和马缰绳,甚至有时一天只能喝上一碗盐水,但他们仍咬紧牙关坚持行军。多少年轻的红军战士,因缺医少药和饥饿,永远地倒在那浩瀚无垠的草地上。父亲当时是卫生队长,每天清晨启程,他带领着卫生员逐一检查没有站起来的人,但凡有气息的,就赶忙往嘴里塞辣椒面,灌水,然后架起来走几圈。用这样的方法,父亲他们救了不少战士。被父亲称作叔叔的一个老乡,就是在战斗中负了伤,父亲一直把他背到了草地,最后,他在父亲的背上断了气,没能捱过这最后一程。

饥饿、疾病、死亡,随时威胁着红军指战员,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叫苦、抱怨,大家只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走出草地!这一天终于来了。远处地平线上呈现出隐约的山峦,草地总算要走出去了。部队行军的速度加快了,远处却传来一阵阵急促的机关枪声,紧接着爆豆般的枪声、轰隆轰隆的手榴弹、迫击炮、掷弹筒的爆炸声响成一片,大家不约而同地做好战斗准备,开始了急行军。别看红军指战员多日粒米未沾,可一听说有敌情,立刻精神抖擞,勇猛地向敌人冲杀,打得守敌国民党军阀鬼哭狼嚎,残敌抱头鼠窜。

不久,过草地的红四、二方面军在甘南与中央派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历经艰险,见到老大哥部队,就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

草地会师后,红五军团改称为红五军,董振堂任军长。1937年1月12日,在河西走廊的高台之战中,董振堂及其部下三千余人战死。从此,红五军团和红五军的番号就在我军的历史上消失了。之后,父亲随着红军的其他队伍继续战斗,踏上新的征程!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