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玉溪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坚持“六个老有”目标导向,突出政治引领,聚焦精准服务,以信息化建设成果赋能打造老干部“精神家园”“颐养乐园”“耕耘田园”,全面规范离退休干部学习活动阵地。 突出政治引领抓阵地规范,打造老干部学习活动“颐养乐园”。 一是管理机构规范。玉溪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成立于1986年,是玉溪市委老干部局所属财政全额拨款参公事业单位,中心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严格按照“三定”规定设置,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实现阵地管理规范化。 二是阵地建设规范。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四楼、三厅、两场、十四室、四基地”的学习活动阵地格局,基本满足了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和组织活动所需。目前,实有干部职工32人,专人专岗负责离退休干部学习活动阵地规范化的建设管理、运转维护;成立12个活动组,开设羽毛球、舞蹈、武术、诗书画等22个文娱活动项目,每年举办大小赛事和文艺活动60余场次,做到重大节日有演出、关键时节有比赛、年初岁末有展览展演展示;所有活动厅室均按规定配有相关器材和保障物资,基本实现了广播联通每一个厅室、安全监控覆盖每一个角落、服务保障满足每一个需求、氛围渲染覆盖室内室外。 三是拓展阵地功能。2010年,市老干中心探索将服务管理与科技进行融合,在全省首创了离退休干部“信息管理系统”,2021年进行换代升级为“老干部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建成集老干部基础信息、活动管理、统计分析和应急预警为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构建了一条“家+中心+医院”的绿色通道,共为7600名离退休干部的基础身份、健康状况、人脸识别等信息进行精准采集更新建档,发挥平台生命守护、健康管理、安全守卫和学习活动资源共享功能,近年来为十余名突发疾病的老同志开展紧急救护;2014年在全省率先完成无障碍化改造,为老干部享乐提供行动便捷保障;2021年建成“红色中心·民族文化”园地,建强老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22年,全面改善学习活动软硬件环境,更换老旧设施设备、修缮演艺厅、扩容增设党建工作文化墙、设立“碧玉生辉”志愿服务中心服务站等便老项目,做到了活动阵地无的建、有的用、用得好。 坚持党建领航抓学习规范,打造老干部学习活动“精神家园”。 一是探索构建“党建领航”社团管理新模式,深入推进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提质增效,成立市老干中心临时党总支,发挥“文体活动组+协会”16个趣缘型党支部作用,以“支部亮旗”评比活动为抓手,通过党支部具体工作开展,把临时党支部打造成理论学习“加油站”,传递正能量的“发动机”,零距离沟通“服务站”。 二是指导临时党支部落实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制度,带动离退休干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召开学习座谈会、情况通报会、专题辅导会,运用阵地传递党的声音、宣传党的政策,引导离退休干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确保老干部思想常新、信念更坚。 三是开展多元化教育培训,邀请政府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名师专家专题讲解老同志最为关心的健康保健、医疗、心理调适、预防诈骗等常识技能,同时引导老同志关注“离退休干部工作”“金色云岭”等公众号,线上线下多点发力满足老同志对知识和学习的需求,基本做到了学习活动有组织、有内容、有教师。 创新载体抓活动规范,打造老干部老有所为“耕耘田园”。 一是拓展志愿服务功能。坚持“党建+志愿服务”模式,成立玉溪市“碧玉生辉”志愿服务中心,组建18支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队,引导老干部发挥余热参与“云岭银发聚力彩云南”系列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民族团结进步、助力基层治理、助力疫情防控、关心下一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为民办实事活动,年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1500余人参加,“碧玉生辉”志愿服务中心还创作录制“银发志愿者之歌《诺言》”,被学习强国平台采用,在玉溪市离退休干部和志愿服务队中广为传唱。 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建立“银发人才库”,动员离退休干部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专业领域发挥专业专长人员优势作用,服务中心大局;加强干部职工培育教育,通过“请进来+送出去+自我培养”方式,市老干中心目前有老年体育健身指导员16名、心理咨询师2名、高级营养师1名、健康管理师2名、音乐制作1人、礼仪队1支8人、节目主持2人。 三是加强活动项目带动。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期间,积极组织离退休干部参加活动、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动;组织离退休干部常态化开展唱红歌、跳红舞、看红剧、讲红色故事、出红色板报、开展红色展览等活动赓续红色血脉;组织夕阳红志愿者协会启动“健康玉溪”推广项目、“晚霞情缘”联谊项目以及“微笑向阳”癌友互助项目,在社会建设上发挥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