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专题 调查 查看内容

您家是怎么过年的?

2022-12-15 15:06| 发布者: 家网编辑9| 查看: 40769| 评论: 8

摘要: 近年来,有些人会感慨“过年越来越没意思”“年味越来越淡了”。究其原因,与大家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有关,更与一些家庭过年缺乏“仪式感”有关。春节扫尘、贴春联、吃团圆饭、守岁、拜年……正是这些过年有关的习俗 ...

近年来,有些人会感慨“过年越来越没意思”“年味越来越淡了”。究其原因,与大家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有关,更与一些家庭过年缺乏“仪式感”有关。春节扫尘、贴春联、吃团圆饭、守岁、拜年……正是这些过年有关的习俗能带来浓浓的“年味”。

有一些家庭在过年时非常注重“仪式感”,并有多种花样。比如,有的会坚持每年大家族聚会,并且大家都会在聚会上表演节目;有的每年都会带着全家一起旅游,放松身心;有的会大家族一起祭祖,并且有代表发言,总结家庭一年经历的大事……

这些“仪式感”,代表着与家人团圆的温情,是牢固的亲情纽带,也是一年中弥足珍贵的体验。

家是怎么过年的?有哪些过年“仪式”呢?欢迎畅所欲言!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wmchang 2022-12-24 11:22
年味淡的原因:1、自愿的,如认为过年了,身心要放松了,除了吃喝,休息,无他求。淡薄了传统的年味。
2、人为的片面的干预,如,放鞭炮,燃礼花,本是千余年来传统的过年喜庆,除晦气,弃妖霾。却人为的夸大它污染环境的作用,颠覆它在过新年中的积极正面成分。采取手段,严惩放鞭炮,燃礼花的行为。这种人只会对黎民百姓节日的欢乐予以打击,却丝毫不肯也不敢对战争炮火给地球大气污染,空气环境带来严重灾难与积累毒害予以制止与谴责,更不会采取惩办手段。
3、节日的文化娱乐活动,本应是文化职能部门工作的组成部分,春假前后为增添节日欢快气氛,则十分忙碌。但是,近些年来,一些文娱职能部门,舍弃这项任务责任,不引导,不组织、不作为。导致元旦春节年味,平淡如水。
引用 子豪启荣 2022-12-19 15:29
时代变化了,年味哪能还是老一套,即便是传统年味也是逐渐变化而来的,只不过改开以前变化少一些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年味并不是淡了没了,而是“换了”或者是“新了”。
当今世界什么东西都在变化,年味也不能独善其身。或淘汰,或创新,或新老结合,这是大势所趋,也是规律。少有所求,老有所乐;各过各的,各得其所。这是很正常和应该的!刚听到有消息说《人民日报》为民发声,2023年春节或可燃放烟花爆竹了。顺应民意,适当调整有关规定,这又是一件好事情。
正所谓,“年年岁岁过春节,岁岁年年味不同”。不过要提醒老少朋友们的是,“年可年,非常年;过可过,非常过”。春节疫情还在,过年尚需谨慎!
引用 嘉言懿行 2022-12-17 14:56
给孩子们讲述家谱里的故事,是我家过年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家是一个包括5个小家庭,现有15口人的大家庭。每年过年,除了挂家谱、贴福字、拜年问好、发放红包、吃年夜饭等传统仪式外,我还抓紧一家人团聚的机会,给孩子们多讲述一些家谱里的故事。我2007年退休后,精心策划、殚思竭虑地为本村编写了一本《建明于氏谱书》。谱书详细记载了本族400余年来的繁衍生息和名人轶事,是建明村第一本这方面的书面资料。谱书印刷出来后,除了分发给自己的每一个小家庭外,还免费发送给村里的各家各户。
谱书发下去以后,孩子们非常喜欢。尤其是到了过年的时候,大家忙碌了一年,难得全家人一起相聚。在我的引导下,大家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阅读谱书的体会以及谱书里记载的故事。比如我的高祖父1884年,为4个儿子分家时留下的《分居老簿》里,有曾祖母结婚嫁妆里有《四书》《五经》各一套的记录,孩子们非常好奇。还有,村里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考上了硕士、博士研究生等等,对正在学校读书的孙辈孩子们也起到了良好的激励和榜样作用。
引用 蓝色的海洋 2022-12-16 15:20
现在的国人,已经是五谷丰登,全速奔向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吃好饭、穿新衣已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进而对“年味”有着更高的精神需求了。这也正是人们对各级春晚要求越来越高的原因之一。家人、族人、单位、集体过年,对仅仅限于大家聚一聚餐一顿的感觉不过是老调重弹、淡而无味。期盼的是能让大家更感兴趣、有亲和力、更有吸引力、更能满足精神需求、更有意义的“年味”。为此,笔者认为:编辑老师在题目中提出的,春节扫尘、张贴春联、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共同祭祖、汇报学习事业情况;展望个人、家庭未来;代表发言、总结经验、确定发展目标;表演节目、旅游放松、重温家风家训、畅所欲言等过年具仪式感的活动,都会让家人、集体感到更加亲和、更加温馨。
我家过年还是老旧式的“年味”。原因是因,不敢大聚 ...
引用 蓝色的海洋 2022-12-16 15:16
我期盼具有“仪式感”的“年味”
“物质决定意识。”这真是一句很有哲理的话。这不得不让人佩服伟人和先人们的思想与智慧。“年味”其实就是物质与意识相统一的产物。家家户户、集体单位、地区国家,过年往往就是反映某个时代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和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状况。因此,“年味”本身就带有与时俱进的、拥有时代感的客观要求。那物质匮乏、贫穷时期的人们断不敢想象人们会用现代方式庆祝过年,而只能停留在大人、孩子们期盼能够吃上一顿饱饭、穿上一件儿新衣、再向苍天、财神祈求来年更好、风调雨顺、全家安宁。就能够使全家人在物质和精神上获得极大的满足。让“年味”便显得更加浓厚了。待续
引用 桃园愤青 2022-12-16 15:09
年级大了,不爱过年。但是,过年还是不比平常。过年还是高兴的,不缺吃穿,儿子孙子都尊敬我,奉承我,哪有不高兴的道理呢。
引用 桃园愤青 2022-12-16 15:08
东邻西舍都在这样,我不,就显得另类。除夕只吃饺子。初一,按照,我们这里的习俗,儿子在自己家里吃,初一早饭是饺子。初一,儿孙来给我拜年,我要给孙子发红包,近几,年每个孙子发1800元,大孙子参加工作了,就不发了。初一,吃过早饭,我要给族内宗亲长辈拜年,串门坐一会儿说些祝福的话。近几年,长辈渐渐死去了,我可串的门的人家就越来就越少了。轮到晚辈给我来拜年了,可是,年轻的都忙,他们页不十分重视这一套,看来这个习俗也要消亡了。
引用 桃园愤青 2022-12-16 15:08
我住在乡下,继承了农村传统的过年习俗,自己觉得年味浓些。年前做好准备,准备年货。我们这里,大年三十日早上,就开始过年,早上吃年饭,主食是米饭,菜要丰盛,早上儿子孙子都赖我家,全家8口吃一顿团圆饭。出过饭之后,全家贴春联。除夕除了看春晚,还要发祉,仪式也简化了许多。在院子里摆上贡品,我行跪拜礼,之后敬泼地,烧纸,鸣放鞭炮,酒意祭祀祖先,跪拜天地。我觉得这不是迷信,这是老祖先留下的传统。在农村不烧纸,不放鞭炮,不磕头那不叫过年。

查看全部评论(8)

相关分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