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山东老干部工作 查看内容

青岛市李沧区凝聚志愿服务力量 搭建信息化平台 推广互助养老新模式

2022-12-2 10:52| 发布者: 家网编辑高姗姗| 查看: 402| 评论: 0|来自: 李沧区委老干部局

摘要: 今年以来,青岛市李沧区精准把握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新趋势,充分发挥老干部优势作用,主动搭建信息化工作平台,组织发动老干部志愿者参与助老服务,实现老干部志愿服务与养老工作有效衔接,为探索推广互助养老新模 ...

今年以来,青岛市李沧区精准把握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新趋势,充分发挥老干部优势作用,主动搭建信息化工作平台,组织发动老干部志愿者参与助老服务,实现老干部志愿服务与养老工作有效衔接,为探索推广互助养老新模式贡献了老干力量。

一、开展专项行动,擦亮助老志愿服务的特色品牌

注重品牌化建设,年初部署实施“6090”助老志愿服务行动,即组织发动相对年轻的老干部志愿者为高龄失能、独居、空巢、困难等老年人精准提供助老服务,努力打造“为老”服务暖心品牌。

一是网格化布局提升服务广度。在全区16支志愿者服务队、103支分队以及27个志愿服务项目中全面推广“6090”助老服务行动,打造区级总队指导、街道队伍管理、社区分队为营、服务项目为点的立体式管理格局,推动助老服务行动在社区基层全面布局、落地落实,实现“老有所为”和“老有所助”双促双赢的良好局面。

二是七个帮项目提升服务深度。立足高龄群体的实际需求,开展节日生日“亲情帮”、情感陪伴“暖心帮”、文化艺术“乐呵帮”、生活所需“贴心帮”、家庭照护“洁净帮”、健康咨询“医疗帮”、个性定制“急时帮”等项目,服务内容涵盖节日慰问、温暖陪伴、送餐助洁、矛盾调解、法律咨询、文化宣传、体医养等十余个方向。截至目前,志愿者已参与助医、助餐、助洁、助行、助乐、助学、助急以及常态化陪伴、情感慰藉等各类服务6万余人次。通过志愿者的助老服务,帮助老年人家庭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负担,减轻压力,对于促进家庭和睦、社区和谐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是结对式帮扶提升服务精度。打造“15分钟”上门服务圈,建立“服务点单-队长派单-上门销单”工作模式,又快又好地解决涉及高龄老人的“急难愁盼”等问题。实行“一对一”或“多对一”的结对服务,为服务群体“专人专档”制定个性化、精细化帮扶措施。如楼山街道翠湖社区独居老人张爱玲偶然得知“红船服务队”开展助老行动后,联系志愿队诉说了自己的需求清单,服务队便安排老干部志愿者们每天到张大姐家提供居家照护服务、送餐包饺子等服务。

二、孵化爱心项目,实现助老志愿服务的长效运行

坚持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打造,通过规范化、专业化地运行好志愿服务项目,为常态化开展助老服务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机制保障,增强“为老”服务的长效性。

一是培育孵化项目,搭建服务阵地。以项目化发展理念为指导,联合社区为老干部志愿者打造工作室,孵化志愿服务项目,将零散、自发、小规模的志愿服务活动,转化为人员稳定、专业性强、组织规范的志愿服务项目,如今,已涌现出“鲍秀兰爱心工作室”“京寿爱心理发屋”“秦贞双法律咨询工作室”“银领汾阳”工作室等项目,实现了志愿服务由短期变长期、业余变专业、分散变集中的跨越。

二是开展合作共建,延伸服务价值。以老年人集中居住的养老院等机构为重点服务场所,与李沧区社会福利院等养老机构开展服务共建,志愿者们每年在传统节日期间走进机构开展赠送慰问物资、文艺汇演、保健按摩、精神慰藉等“情满福利院”公益关怀行动,通过志愿者服务为养老院老人增添生活乐趣,促进身心健康,同时也延长了志愿服务价值链,实现服务范围再扩大、领域再拓展、爱心再升值。

三是组建志愿联盟,拓展服务维度。坚持“全方位动员、全社会参与、全领域深化”,与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李沧区老年体协等专业团队组成志愿服务联盟,促进助老志愿服务走向社会化、组织化、专业化。联合市第八人民医院,走进社区开展“八方有爱”送健康进社区活动,邀请老年疾病领域的专家到场为老年人义诊。老年体协成立体医养志愿者服务队,招募成员化身“全民健康推广员”,深入社区老年人当中普及健身秧歌、健身球操、太极拳剑等运动,引导老年人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三、搭建信息平台,增添助老志愿服务的强劲动力

主动搭乘“互联网+”信息化快车道,借助“时间银行”的理念,创建了以志愿服务为核心、以互帮互助为重点的“爱心银行”信息化服务平台,有效构筑起“低龄助力高龄、奉献储存服务”的良性循环。

一是搭建回馈平台让爱心奉献有回音。依托“山东老干部”APP建立“爱心银行”智慧平台,形成服务活动线上报名、服务小时线上累积、爱心兑换线上完成的“一键操作”流程。为满足志愿者兑换的多元需求,“爱心银行”将物品的价值相应设为“七个”档次,涵盖生活物品、图书券、运动器材等50余种物品。通过爱心兑换,激发了志愿服务的内发动力,形成“今天我帮你、明天他帮我”的互助服务长效机制。目前,已开展志愿服务10万小时,兑换小时数达3万小时。

二是搭建互助平台让爱心存储惠养老。推广志愿服务的“存储”功能,按照“低龄存时间 高龄换服务”的原则,鼓励志愿者尤其是健康低龄老人适当“存储”奉献时长,待自己需要帮助时再兑换服务。增设“助老服务”兑换项目,与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心心康联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合作,为志愿者提供登门助浴、助洁、助医、助健、助护等老年服务项目,让志愿者的老年生活幸福感、满意度持续升级。

三是搭建荣誉平台让正向激励更持久。建立老干部志愿服务续航中心,搭建精神能量转换、物质能量补给、爱心能量展示平台,定期举办志愿服务讲座和培训。每年开展“优秀老干部志愿服务项目”和“优秀老干部志愿者”评选活动,让广大老同志学有榜样、比有标杆。通过典型培育和示范带动,大力弘扬志愿精神,为推广老年人互助养老工作提供经验做法。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