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山东老干部工作 查看内容

青岛李沧区:创新实施“四个统筹”模式 构建离休干部居家社区精准服务新格局

2022-11-28 15:46| 发布者: 家网编辑高姗姗| 查看: 534| 评论: 0|来自: 李沧区委老干部局

摘要: 为积极探索服务离休干部的新方法新模式,推动“一人一策”走深走实,李沧区以突出抓好离休干部精准服务为重点,在精心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上下功夫,努力为老干部打造有品质的晚年生活,逐步依托社区、家庭和社会构建起 ...

为积极探索服务离休干部的新方法新模式,推动“一人一策”走深走实,李沧区以突出抓好离休干部精准服务为重点,在精心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上下功夫,努力为老干部打造有品质的晚年生活,逐步依托社区、家庭和社会构建起离休干部居家社区精准服务工作新格局。相关工作经验得到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山东老年大学校长吕德义肯定性批示,区委书记肯定性批示2次,在《大众日报》、《青岛通讯》、“中国老干部”微信公众号、“老干部之家”网站等媒体宣传报道10余次。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刘国伟等省市领导调研李沧区工作,在全市离休干部“一人一策”服务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做典型发言。

一、以“三个联动”统筹各方资源,提升离休干部精准服务“向心力”

一是数据联动优化服务举措。依托青岛市离退休干部数据中心,建立“一人一策”精准服务系统,将离休干部医疗保健、家政服务、困难帮扶等方面需求建档立卡,保持与原单位、街道、社区、家属实时畅联,动态更新信息数据,打造了优质高效服务工作平台。目前已完成170余名离休干部的信息采集、录入和分析工作,为深化服务内涵、拓宽服务渠道、提升服务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多方联动提升协同能力。建立老干部工作部门尽职、管理单位尽责、街道社区尽心、医养机构尽力、家庭成员尽孝的“五尽”联动机制。对于离休干部提出的服务诉求和待办事项,酌情反馈至居住地所在街道、社区,充分调动三方优势资源力量,确保老干部的急难愁盼有回应、大事小事有着落。今年以来,累计收到老干部提出的涉及医疗保健、居家照护、抚恤金办理等问题的诉求65件,均予以较好解决。

三是点面联动推动全域发展。全面梳理各社区离休干部居住情况,选择离休干部居住较多、基础设置较好、服务较为全面、特色亮点突出的7个社区打造离休干部社区服务示范点,统一配备服务档案、指导建立服务团队、协助策划服务项目,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定期组织学习培训、交流研讨,不断提升各社区在离休干部服务管理中的责任意识和工作水平。始终坚持按照离休干部每人不低于200元的标准,向居住社区拨付离休干部社区服务经费,今年已拨付经费2.9万元,为社区开展工作提供了财政保障。

二、“三个主动”统筹社区服务提升离休干部精准服务“组织力”

一是组建团队主动沟通联络。发挥社区党组织的作用,主动作为,将离休干部服务纳入网格管理内容,一名离休干部组建一个“社区人员-网格长-楼长-志愿者”的服务团队,每周至少一次以电话或上门的常态化联络关怀方式,跟踪了解老干部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困难需求等信息,建立完善以老干部需求为导向的服务信息库,统筹解决共性问题,一事一策解决个性化需求,实现沟通联系常态化。

二是成立联盟主动服务日常。引导社区积极对接物业、商超、助老食堂、诊所、药店等个体商户和组织机构等,成立“红心服务联盟”,为离休干部提供送菜到家、送餐到家、上门送药、上门维修、健康查体等服务。沧口街道紫荆苑社区联泰物业的“红色物业”品牌公益行动,上门为老干部提供家庭维修等服务;九水街道九水东路社区与辖区内的医疗机构合作,为离休干部每年发放价值1000元的体检卡,老干部灵活选择体检项目。

三是精神关怀主动传递温暖。始终把离休干部政治关怀和精神慰藉放在重要位置,服务管理单位和社区坚持做到每年春节、中秋节、重阳节以及“七一”等重大节日期间上门走访慰问。依托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定期邀请身体健康、行动方便的离休干部参加社区“主题党日”、讲述革命故事等活动。对于行动不便、身体不适的老干部,党组织主动上门过“政治生日”、“送学上门”诵读文件政策、学习材料等,做好日常情感疏导、心理疏导等工作,让离休干部始终与党组织保持紧密联系。

三、以“三个保障”统筹居家服务,提升离休干部精准服务“靶向力”

一是适老服务强化安全保障。针对离休干部进入“后双高期”所带来的行动难、如厕难、洗澡难等生活实际困难,区委老干部局从硬件升级入手,根据老干部自理情况和行动需求,为全区离休干部配备了带灯手杖、轮式助行器等适老器96件,让离休干部的居家生活更加安全、便利。振华路街道四中一社区还对90岁以上离休干部家中进行适老化改造,按照“一户一策”、量身定制的原则,为老干部家中安装智能呼叫器,对洗漱台、马桶、淋浴进行改造,配备防滑垫和折叠助浴椅等,改善了老干部的居家生活环境。

二是医疗服务强化健康保障。依托永清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离休干部医疗保障基地,利用专业、优质的资源为离休干部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组建干部保健科,设置保健病房,遴选呼吸科、心血管科、老年病科等专家成立专业医疗团队,24小时负责上门诊疗、电话咨询、转诊服务等工作。特别是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以及离休干部遇到紧急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提供专业指导,为老干部病情诊治和救治争取宝贵黄金时间。每季度上门为老干部提供健康查体一次,累计登门健康巡诊170人次,并为每名离休干部建立健康档案,持续加强对离休干部的康复保健及慢性病监控。

三是照护服务强化生活保障。通过购买社会服务,依托上海心心康联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围绕助医、助浴、助洁、助护、助健五大领域,老同志根据每月不同需求下单,公司安排专业工作人员上门提供服务,目前已登门助老服务1000余人次,满足了离休干部居家照护服务需求,极大缓解了子女照护老干部的身心压力,提升了家庭养老品质。针对老干部及家属提出的个性化服务项目,如生活照护、临时看护、康复护理、精神关怀等,开展离休干部“点单”服务,区委老干部局通过合作公司为老干部办理价格公道、服务优质、保障有力的服务,并全程做好跟踪监督工作。

四、以“三个借力”统筹社会服务,提升离休干部精准服务“凝聚力”

一是借力志愿服务提升服务深度。依托社区青年志愿者、老干部志愿者、社会公益组织等志愿者团队为离休干部提供亲情问候、居家清洁、家电维修、健康保健、文体娱乐等公益服务。通过老干部向志愿者“点单”、志愿者就近完成“接单”,从而又快又好地解决老干部的“急难愁盼”等问题。如李村街道“鲍秀兰爱心工作室”,及时对接联系子女不在身边、无人照料的离休干部,由志愿者登门提供送餐、送药、陪聊、代办等服务,做好心理慰藉、情绪疏导、排忧解虑等情感关怀,已服务高龄、行动不便离休干部累计25人次。老年体协“体医养”志愿者服务队得知离休干部有学习“八段锦”的需求,安排专业队员登门指导、讲授累计10余次。依托青岛畅海律师事务所、“秦贞双法律工作室”及各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协助调解离休干部家庭纠纷多起。

二是借力老龄资源拓宽服务广度。主动对接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开通两个“绿色通道”,让老干部享受快捷、方便、优质的社会化服务。一方面,与辖区内五星、四星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在离休干部办理入住时安排专人引导、办理手续,实现入住快速、顺心。与养老机构共同制定老干部专区的服务规范,在服务的贴心化、人性化、个性化、精心化上更进一步。另一方面,以离休干部家庭“半小时服务圈”为半径,与区内具备资质的社区医院建立合作关系,为离休干部快速办理家庭病床协议,为老干部提供上门送药、居家护理、入户巡诊等家庭病床服务,确保“签约一人、服务一人、满意一人”。

三是借力智慧平台拓展服务维度。顺应时代发展和要求,注重将“智慧”“智能”“科技”元素嵌入老干部工作,创建以提供为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老干部掌中宝”微信综合号,建立服务导航数据库,收集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助老大食堂、文化活动场所、老干部服务驿站等537个场所位置和电话等基本信息,老干部可以“一键拨号”“一键导航”。嵌入风采展示、政策指导、党风廉政、李沧区情等板块,打造云讲座、云考察、云课堂、云竞赛智慧老干线上“四朵云”,搭建了老同志“指尖服务”的新阵地。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