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共建显“本色” 学社融合爱“家园” 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街道历山名郡社区党委
近年来,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街道历山名郡社区党委与山东体育学院(以下简称体院)离退休干部职工党总支开展党建共驻共建,围绕“本色家园”创建,共同打造离退休干部党建阵地,探索了一条“校地共建·学社融合”的党建工作创新路径,营造了“老骥伏枥,退休不赋闲,社区志愿勇争先;苍松傲雪,余生再执甲,甘洒血汗为家园”的良好氛围,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背景动因 历山名郡社区属于现代新型社区,社区居委会地理位置优越、服务空间多元、硬件设施齐备。体院的300多名离退休老同志居住在社区文化西路体育嘉苑小区内,具有相对集中、需求层次高且多元的特点。体院虽然在小区内设置了老干部活动中心,但面积小、功能室少、设施陈旧、更新维护滞后,远远无法满足离退休老同志对美好生活和余热发挥的向往。 历山名郡社区党委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免费向体院离退休老同志开放了建筑面积2209平方米、拥有功能室20余个的社区居委会服务阵地,双方共同打造了以“共享式离退休干部党员活动室”为主体的离退休干部党建活动阵地,建立了社区学校结对共建、合作互助、共享共赢的发展新模式。 二、主要做法 (一)党建引领,夯实共建组织基础。党建龙头是党的组织,组织共建,夯实的是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历山名郡社区实行大党委制,聘请了体院离退休干部职工党总支书记兼任历山名郡社区党委委员,扩大了社区党委的覆盖面,实现了共建双方紧密团结,让社区党员和体院离退休干部职工党员将“本色家园”作为共同的精神家园。探索实行“三增三益”党建共建工作法,共建双方通过打造“郡益友伴筑党情”“益网情深跟党走”“先锋公益铭党心”三个项目,充分凝聚各自管党组织、驻区单位、双报到单位、社区社会组织等各方资源,从而达到组织增效、党员增能和党建增彩的服务目标,极大提高了社区老干部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社区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显著提高。 (二)共驻互联,挖掘校地共建特色。一是学习联动扩覆盖。社区党委和体院离退休干部职工党总支打造了“党员E组学”特色党课标准模板,通过热身游戏、我和党的故事、E学小组、政治生日会、党员微电影、党性修养手册6个环节,促进老党员参与学习、提高觉悟、成效明显。自2016年4月以来,双方共开展了26次特色党课,拍摄党员微电影8部,政治生日会22次,参与活动的累计超过1800人次。二是活动联办强功能。社区党委联合体院离退休干部职工党总支开展共建公益活动170余场,形成完善了春节送福笔会、消夏晚会、“七一”表彰会、重阳喜乐汇4个活动系列,还依托“本色家园”的文艺骨干开展了14期“一个人的剧场”,为体育嘉苑常年卧床、行动不便的高龄党员送去党的温暖。
历山名郡社区党委与体院离退休干部职工党总支研究共建事宜
(三)文化养老,打造共享服务平台。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社区党委和体院离退休干部职工党总支共享文化资源,致力文化传承,搭建文化养老平台成绩显著。一是通过兴趣爱好类组织让离退休干部职工党员走出家门。共建双方共享社区多功能会议室、图书馆、排练厅的阵地空间,孵化培育了“历山书画院”“名郡棋牌协会”“红色精神宣讲团”等社团,扩大了体院离退休干部职工党员活动场地,几十种免费课程供老年党员学习,实现了老有所乐。二是通过社区服务类组织让离退休干部职工党员融入社区。共建双方链接驻区160余家单位资源,先后成立了“E呼百应电脑俱乐部”“名郡影迷俱乐部”“名郡和事佬”等社区服务类组织,开展了“红色电影展播”“闲杂变贤达”系列活动,促进老干部们参与融入社区,认同社区文化,实现了老有所教。三是通过培力增能类组织让离退休干部职工党员提升能力。共建双方培育了“名郡社会工作室”“先锋网格加油站”等增能类组织,不断提升离退休干部职工党员协商议事、新媒体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将离退休干部职工党员中的30余名活力老人和网格化管理相结合,建立了网格管理队伍和长效培训激励机制,实现了老有所为。
社区依托“本色家园”的文艺骨干开展文艺活动
三、初步成效 (一)项目认领协同化。共建双方共同打造了“暖夕阳志愿服务团”,鼓励下设的10个老年服务团队认领青少年、老年、环保、党员服务等项目,实现了以党建促群建的崭新局面。 (二)资源整合社会化。共建双方从需求、资源导向出发,建立了“名郡帮帮团”“绿色基地”等公益类组织,倡导“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理念,在创城评优、拆违拆临、小区治理、治安巡逻、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共建服务,形成了公益为老新格局。 (三)社区服务品牌化。社区党委和体院离退休干部职工党总支系统总结共驻共建的服务经验,形成了“一核多元、按需共建”的服务理念、“校地共建·学社融合”的服务路径和“多方联动+社会资源库”的服务模式,具有引领性和示范性。 四、经验启示 (一)加强组织领导是关键。推进社区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党组织,落细落实共建举措。通过校地党建联建共建,形成了在名郡社区党委领导下,汇聚治理能量,惠及离退休干部党建创新工作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支撑保障是基础。共建双方从“共驻互联”和“文化养老”两个维度来建立适于离退休干部参与的支撑保障平台,积极探索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机制,研究制定系统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将社区生活共同体的地缘优势与体院老干部的业缘优势进一步激发,确保了老干部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三)激发参与活力是先导。注重典型引领和模范倡树,打造了“一个人的剧场”“党员微电影”等一系列有温度有深度的特色服务,调动人员参与,形成“多点开花、全员参与”的生动局面。“三增三益”工作法的广泛宣传,形成了多元传播、广泛覆盖的宣传网络,营造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浓厚氛围,构建了社区党委政治引领、共建双方牵头组织、先锋党员率先垂范、多方主体协同参与、同心同德共同服务离退休干部工作的良好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