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离退休干部党建融入城市基层大党建 青岛市委老干部局、市离退休干部党工委
近年来,青岛市坚持党建统领、立足基层、融合共建、协调发展,推动离退休干部党建与城市基层党建融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工作动因 2017年,根据上级要求和地方实际,青岛市委发文明确,将所辖区市的退休干部服务管理职能,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划归离退休干部工作部门。自此基层离退休干部工作重新“洗牌”,8.3万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职责也转移到了老干部部门“肩上”。面对数量骤增的服务管理对象,“单打独斗”的传统离退休干部党建方式显然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开放融合、共建共享的“大党建”理念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密匙”。 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规定,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省委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全省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积极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青岛市委办公厅印发的《青岛市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指导标准(试行)》,将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真正纳入城市基层党建总体规划。我们围绕离退休干部党建与城市基层党建融合发展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实践。 二、主要做法 (一)突出离退休干部政治建设统领地位。通过举办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举办老干部情况通报会、举办青岛市离退休干部“每月一讲”等方式,牢牢把握离退休干部政治建设统领地位,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老同志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加强离退休干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和党组织建设,提升各级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切实发挥老同志的政治优势,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 (二)强化“组织融合”。健全完善市、区(市)、镇(街道)、社区(村)四级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体系,在区(市)全部成立离退休干部党工委,在街道(镇)成立离退休干部党委,抓好离退干部党建工作。截止2019年底,全市共建立老干部党组织1021个,实现了党员老干部组织全覆盖。按照应建尽建的原则,采取在离退休干部居住比较集中的社区单独建立党总支或党支部、与本单位职工联合建立党支部、离退休干部党员就近就地编入所在地党支部等灵活方式健全组织体系。构筑“一方隶属、多重管理”的服务管理体系,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面、纵横交织的老干部党组织网、协会组织网,实现“双网”交融,协同发展。在各级老干部协会、老年大学等各类老干部社团组织中建立功能型党组织,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带动作用,创新学习活动方式,推进以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为核心的各类离退休干部组织融合发展。目前,全市共建立协会845个,增强了对非党老干部(占比44%)的组织覆盖。 李沧区浮山街道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 (三)完善“机制融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意见》,从扩大组织覆盖、增强组织功能、建强支部班子、加强党员管理等方面,形成制度体系,健全了推进离退休干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和党组织建设落地见效长效机制,增强了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创新离退休干部融入社区、服务社会制度机制。建立《离退休干部到居住地联系报到制度》,通过网上报到和线下报到相结合的灵活方式,大力推进离退休干部到居住地联系报到工作,打通了离退休干部融入社区的堵点。做实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成员交叉任职制度。离退休干部党工委书记由老干部局局长兼任,并设一名专职副书记,委员从组织部、机关工委、老干部局等相关部门相关处室选任;街道(镇)党委成员可兼任街道(镇)离退休干部党委书记;探索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带头人兼任社区网格党支部成员制度。建立老干部参与社区议事制度。吸收社区老干部协会代表参加社区共建议事会,离退休干部组织负责人参加街道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使离退休干部党建更好地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结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四)推进“作用融合”。注重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与基层社区治理工作相融合。鼓励离退休干部党员担任网格支部成员、楼院小组长、党员中心户,发挥作用、接受监督。注重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带头人作用发挥与争当“最美老干部基层带头人”相融合,鼓励老干部回村(居)担任党支部书记。注重离退休干部党建引领作用与关工委工作相融合。通过建立红色联盟教育实践基地、实施6020党建项目、搭建老专家创新创业平台等方式,助力老干部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发挥作用。注重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示范作用与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工作相融合。采取示范党支部创建、老干部工作和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最美老干部评选等形式,多层面、多领域弘扬正能量,宣传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先进事迹,为党旗增光添彩。 青岛市老干部志愿者协会、黄岛区委老干部局和青岛早报敬老精英团队 共同举办“颂党情、心连心”赴基层慰问演出活动 (五)推进“保障融合”。通过在各级老干部活动中心建立共享老干部党建活动室和在区市建立离退休干部驿站等方式,探索离退休干部党建人、财、物、阵地等融合发展,实现单位和社区离退休干部党建活动室共建共享、物资设备交互使用、教育活动联合开展目标。各区市的街道社区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离退休干部也积极参与街道社区管理服务实现共赢。探索实施青岛市离退休干部党建基地融合共建示范点和区级离退休干部党建基地融合共建示范点建设,实现服务主体、服务资源、服务项目、优惠措施等融合发力,提升保障功能。创新服务载体,投资100多万元建立起青岛市离退休干部信息化平台,整合部门信息资源,运用信息技术,推进老同志在线学习、网上互动、查询信息、办理事务信息化保障融合发展。会同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联合出台健全完善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管理服务党员100人及以上的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每年工作经费6000元,50-100人的党组织每年5000元,50人以下的每年4000元。加大党费对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活动的支持力度,离退休干部党费按照不低于60%比例返还用于党组织开展活动。落实党组织班子成员工作补贴,强化激励作用,增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工作活力。 三、主要成效 (一)健全了网络化的离退休干部组织体系。织密了党组织网络,纵向上形成市离退休干部党工委、区(市)离退休干部党工委、街道离退休干部党委、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架构,横向上完善市直、区直机关离退休干部党组织设置,确保每1名离退休干部党员都编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构建起四级老干部协会网络,在市、区(市)、街(镇)、社区成立老干部协会,在协会中建立功能型党支部,书记和会长“一人兼”,抓引领、把方向。各级老干部协会按照“四就近”原则,依托社区主阵地,将老干部就近吸纳为协会会员。 (二)拓展了离退休干部作用发挥平台。全市建立关工委组织8700多个,广大“五老”围绕传承红色基因,深入开展党史国史教育,搞好心理咨询、普法等关爱青少年活动,实现了老干部发挥作用与关工委工作的紧密结合、有效融合。组建老干部志愿者队伍961个、志愿者2万余人,探索设立“老干部志愿服务驿站”推动志愿服务长效化,助力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三)整合了服务资源。统筹融合老干部工作部门、单位、社区、社会组织等各类资源,综合利用政府购买服务、社区志愿服务和市场优惠服务等渠道,提高老干部工作质量。适应老干部年龄、身体状况及多样化需求,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商户进入市级和区市级党建基地融合共建平台,实施优惠政策,为离退休干部提供家政、健康护理、心理咨询、文化养老等服务。创建全市离退休干部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率先在全省上线运行,实现了老同志在线学习、网上互动、查询信息、办理事务一体化。 (四)形成了各具特色模式。在全市统一探索实践的同时,鼓励各区市因地制宜开展探索。市南区针积极推进离退休干部回归社区、融入社区、服务社区,形成了离退休干部党建与城市社区基层党建深度融合的“市南模式”。城阳区流亭街道卓越蔚蓝群岛社区构建起引领老年人同“乐”、同“学”、同作为的“卓越蔚蓝模式”。莱西市探索出“老干部支部+协会”助力新农村建设的“姜山模式”等。 四、经验启示 (一)实现融合发展,必须突出“组织融合”,融进城市党建大格局。城市基层党组织是城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对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离退休干部党建融入城市党建大格局,能更好发挥老干部的政治优势,更好体现老干部工作鲜明的政治属性,更能彰显新时代老干部工作新特点。 (二)实现融合发展,必须依托“机制融合”,融进社会化进程大体系。四中全会要求加强制度机制建设,老干部工作也不例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各类社会服务平台日臻完善,要实现老干部工作高质量融合发展,必须发挥制度和机制优势,加强政策调节调控,依托机制建设,保障工作良性发展。 (三)实现融合发展,必须注重“作用融合”,融进服务基层大舞台。发挥离退休干部工作的组织凝聚作用、红色传承作用、服务社会作用引领老龄事业发展,是老干部工作的重要价值追求。老干部学习、活动、发挥作用从来都不是独自进行的,干部退休后,只有和广大退休人员一同学习、一同开展文化活动、一同发挥作用,立足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才能更好展现老干部工作活力。 (四)实现融合发展,必须健全“保障融合”,融进共享共建大社会。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老干部工作呈现出社会化发展趋势,只有推进各类资源的共建共享,综合利用社区资源、单位资源、公共资源服务老干部才能更好地推进老干部工作融合发展,提升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