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山东老干部工作 查看内容

江淑君:文化养老的践行者

2022-11-18 10:58|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319| 评论: 0|来自: 枣庄老年大学

摘要: 江淑君,原枣庄市艺术剧院院长,枣庄市京剧团名“角”。退休后,致力于弘扬和推广戏曲艺术,自2010年开始,受邀担任枣庄老年大学京剧、戏曲表演专业教师。12年来,江淑君老师不计得失、不计名利,创作戏曲作品四十余部 ...

江淑君,原枣庄市艺术剧院院长,枣庄市京剧团名“角”。退休后,致力于弘扬和推广戏曲艺术,自2010年开始,受邀担任枣庄老年大学京剧、戏曲表演专业教师。12年来,江淑君老师不计得失、不计名利,创作戏曲作品四十余部,辅导老年学员、戏曲爱好者千余人,为老同志“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作出了无私奉献,为戏曲文化的传承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2021年,被枣庄市委老干部局授予“百年辉煌 不忘初心”纪念奖章。

坚守奉献照亮老年教育事业,在“教戏”中彰显担当

老年教育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群体,年龄跨度大,从五六十岁到七八十岁两代人声音、身体条件和戏曲素养也有很大的差异。江淑君老师在教学中,自编适老教案,精心制定教学计划,从最基础的乐理、练声、吐字、台步、身段教起,科学地、通俗易懂地讲授内容,设计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教学活动,同时还积极推进教学模式创新,根据学员基础情况因材施教、分段教学,树立了互敬互助、和谐良好的班级风尚。

由于学员们年龄偏大、记忆力下降,普遍存在着发音不准、动作做不到位的现象,同样的问题需反反复复地提出,江老师总是付出几倍的爱心和耐心,从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到一段唱腔,逐一示范、纠正。她不辞辛苦,每周利用业余时间在校外给学员们“开小灶”,辅导他们排练节目,毫无保留地传授京剧演唱和表演技法,老同志们获益良多。江淑君老师多年呕心沥血的辛勤教学和坚持不懈的专业训练,结出了累累硕果。在全国京剧票友交流活动、各级老年文艺汇演、枣庄市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中都有他们师生的身影,多部作品在专业赛事及老干部、老年大学系统汇演中获得省、市大奖,打造了“枣庄老年大学京剧班”品牌,山东电视台“中国式养老”栏目对其进行了专题采访。

凝聚银发有为先锋力量,在“送戏”中诠释初心

作为一名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江淑君老师和千千万万个老干部一样,有着对党的深厚情感和忧党爱国为民的情怀。她紧跟时代步伐,紧贴老干部思想实际,创作戏曲节目,引领带动老年学员通过学习戏曲、表演戏曲融入社会、发挥作用、实现价值,已开展各类送戏下基层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累计90余次,汇聚了老干部、老同志发挥作用的正能量,用优秀传统文化点亮了百姓生活,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创作的京歌《唱支山歌给党听》多次在全市演出。编创的戏曲联唱《春色满园》,十多位学员登场,华彩高贵、端庄雍容的扮相,行云流水、婀娜多姿的舞步,圆润、清亮的唱腔,令观众耳目一新。

江淑君还担任枣庄市文旅局离退休第一党支部书记,面对反复的新冠疫情,她组织戏曲表演班举办了以讴歌抗疫英雄、弘扬传统经典为主题的线上演唱会,发动老年大学学员及支部老干部积极投身主题创作,以戏曲、音乐、曲艺等形式,通过网络普及抗疫知识,讴歌英雄人物,以戏文唱腔抚慰人心,为全市上下夺取疫情防控胜利增添了一份“银发”力量。

用京剧之美浸润青少年心田,在“种戏”中践行使命

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是枣庄老年大学关工委的使命,也是江淑君老师的心愿。她说“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有责任把他传下去。枣庄老年大学关工委,带领我们走进大学、小学、幼儿园,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也搭建了传承戏曲文化,践行新时代京剧美育使命的舞台。”

江淑君不遗余力地为老年大学“传统文化进校园”“戏曲进课堂”公益活动献计献策、辛劳奔波,为孩子们授课讲座,教唱段、排节目,普及推广戏曲艺术。2012年,受聘市回民小学担任校园戏曲班教师,执教的几年中,结合孩子们的特点排练了一大批戏曲节目,连续几年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庆“六一”文艺演出、关心残疾儿童慰问演出、枣庄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文艺演出和枣庄市企业联谊会春节电视晚会等。节假日,还组织社区的孩子们学唱京剧唱段,排练节目,参加社区春晚演出。现在,“戏曲进课堂”活动已在多所学校开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学习戏曲、体验戏曲的行列中,在美轮美奂的戏曲演绎中,涵养中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不停的脚步来自一名老党员的担当,奉献的情怀源于心底的热爱。江淑君老师始终放不下的还是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社会已经发展到了数字时代,如何让戏曲适应数字时代、让老同志适应数字时代,运用新技术的优势,开展好‘线上’学习和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传’下去,我们有责任去做点什么”。退而不休的江淑君老师情系梨园,爱洒杏坛,用年轻的心态,满腔的热情,播撒传统文化艺术的种子,为老年教育事业发光发热。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