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及系列讲话,高举旗帜、定向立论,气势宏阔、博大精深,精辟阐述辉煌成就,清晰擘画奋进蓝图,系统谋划战略部署,饱含着强大的真理力量、深厚的为民情怀、强烈的历史担当,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高度自信、兴党强国的政治宣言,是谱写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方向。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2022年10月1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做到“五个牢牢把握”。“五个牢牢把握”为我们深入学习、全面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核心内容和精髓要义指明了着力方向,提供了一把“金钥匙”。 一、牢牢把握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要意义,增强继往开来的历史主动。党的二十大报告用“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八个字对过去五年、新时代十年做了精辟概括,从十六个方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做了全面总结,高度评价了举世瞩目、彪炳史册的三件大事,全面展示了十年伟大变革的宏伟气象。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这10年,有涉滩之险,有爬坡之艰,有闯关之难。”十年变革最大的历史性成果,是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了中国人民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新时代的伟大实践雄辩证明,“两个确立”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把“两个确立”的政治成果转化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深刻领会在新征程上必须坚持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和战略布局、战略举措不动摇,从十年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中汲取历史经验,坚定战略自信,增强信心斗志,更好地开创未来、走向未来。 二、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理论武装的行动自觉。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成就历史伟业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赋予马克思主义更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新时代指引党和国家事业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理论旗帜。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要全面了解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更要学深悟透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既要弄明白其一脉相承的“脉”,更要搞清楚其与时俱进的“进”。党的二十大报告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提出“六个坚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的政治立场、理论品格和思想方法作了精辟概括,为我们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供了根本遵循。坚持人民至上,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出发点;坚持自信自立,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立足点;坚持守正创新,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主要着力点;坚持问题导向,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现实着眼点;坚持系统观念,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关键统筹点;坚持胸怀天下,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站位点。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我们一定要深刻领悟、准确把握“六个坚持”,真正掌握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更加自觉以伟大思想武装头脑、凝心聚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坚定强国复兴的道路自信。“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核心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照搬照抄别国的,是在中国共产党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确道路的历史进程中,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孕育的,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年伟大变革中成功推进和拓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九条本质要求,使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更加完整系统,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全新选择。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式现代化符合中国国情、反映人民需求、顺应时代大势,这条道路我们不仅走得对、走得通,并且走得稳、走得好。方向决定未来,道路决定命运。现代化道路与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紧紧连接在一起,只有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才能使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怕鬼、不信邪、不怕压,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创造出令世人刮目相看的大国荣光和东方奇迹。 四、牢牢把握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保持永远“赶考”的政治清醒。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我们必须郑重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使用“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概念,提出“两个永远在路上”“三个务必”: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是着眼于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作出的重大判断,充分体现了管党治党的政治清醒、政治自觉和政治坚定。一个饱经沧桑而初心不改的党,才能无坚不摧;一个铸就辉煌仍勇于自我革命的党,才能基业长青。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没有休止符,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面对新考验新挑战,我们一定要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坚定不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时刻牢记“三个务必”,以刀刃向内的勇气,不断实现革命性锻造,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我们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五、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弘扬勠力同心的进取精神。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鲜明的精神标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绵延不断的历史进程中,孕育了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团结奋斗精神;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英勇拼搏、砥砺奋进,书写了中华大地“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恢弘史诗。“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团结奋斗是历史给予我们的宝贵启示,更是面向未来、续写新的发展传奇的必然要求。团结奋斗是响彻党的二十大的主旋律,从大会主题到报告全篇,多次讲到“团结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实践充分证明,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起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党的二十大科学谋划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可以坚信,只要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周围,形成“一块坚硬的钢铁”,众志成城,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作为老党员、老干部,我们一定做到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按照中央和各级党委的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饱满的政治热情,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在“五个牢牢把握”上下功夫,做到“融会贯通、走深走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牢记初心使命、继续发光发热,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贡献桑榆力量。(作者系山东省政协原秘书长、省政协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总支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