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安宁市老年大学创办于2003年8月。学校从创办之初无固定校舍,租用其他单位办公室上课。首届仅有2个教学班、72名学员。2011年底——2019年,市老年大学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先后搬迁到连然街道文管中心、市国土局、连然学校低段部租用教室上课。2021年12月17日,市老年大学改扩建项目建成启用,建筑面积6966.06平方米,投资约1863.50万元。设有书画、摄影、舞蹈、声乐、器乐等面积约1755平方米的13间功能教室为老年学员提供轻松、优雅、舒适的学习、健身环境。 2022年9月5日至9月9日,安宁市老年大学沉寂了两年零6个月的校园重现了往日的热闹和生机,师生们按照课程表分批重返校园。招生报名进入“网络时代”、又见到老朋友、教师中增添了新面孔、设施保障换新颜……师生们欢欣鼓舞,仔细品味并谈论着学校的微妙变化,内心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招生报名进入“网络时代” “轻点报名app里的几个图标,不到一分钟,就能完成一学年报名,报了什么班,一年多少学费,什么时间到哪个教室上课,教师授课计划等等信息,都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实在是太方便了!全新的网络报名方式,真是为我们老年人想得周到,为学校的创新点赞!”9月5日上午,太极拳一班罗宏激动地说道。 教室布局慧心独具 辅助设施周到细致 对不同专业教室组织布局上考虑到不同艺术类别的特殊性,都进行分类布置。把舞蹈、器乐、声乐等声响较大的专业安排在楼层较低的教室,把书法、素描等较为安静的专业安排在较高的楼层;各专业教室内桌椅、箱柜,器具、灯光以及教学设施结实、安全、轻巧;教室文化墙装饰颜色、格调做到美观、简洁、统一,营造温馨暖心的氛围。除现有的两部步梯外,加装了1部按医院标准设计的电梯。教学楼铺设防滑地板,教学区配置净水热水设备,楼道走廊改装较高的扶手,窗户都加安了加锁的钢化纱窗,设置残疾人专用卫生间……点点滴滴的细微处体现着对学员的关怀爱护。 看着素描教室两排整齐的画架,素描班钱曼昆老师心情十分激动:“之前画画大家都是把画板支在腿上,我一直强调姿势不正确,但却没办法解决。现在有了画架,就可以规范大家的姿势了,实在是太好了!” 又见老朋友 度过了“漫长”的假期,各班临时负责人早早就在微信群或者电话里提醒大家别忘记开学时间。“终于开学啦,早就期待着上课,开学又能见到老朋友了!”这是舞蹈三班的学员们在微信群里的热情互动。 开学第一周,学员们早早来到了老年大学,学校工作人员、志愿者们忙着检查学员的健康码、行程码及口罩佩戴,各班临时负责人引导学员进入教室。年满79岁的郝桂满学员高兴地说:“每周一上午上素描课,周五上午还上手机生活运用课,在老年大学不仅充实了生活,还结识了许多朋友”。太极拳二班赵一禾说:“在这里练太极拳比自己练正规很多,动作各方面都规范,而且练了太极拳后,身体也好,整个人都精神了许多。” 2022学年,市老年大学学员1312名(2012学年380名)中年龄最大的79岁,最年轻的刚刚退休。每位学员都是提前到校参加新学期第一节课,有的坐公交,有的骑自行车有的还让家人接送,虽然天气时有变化,依然阻挡不住老同志们求学求乐求健康的执着。 教师队伍增加新面孔 2022学年,老年大学开设书画系、舞蹈系、信息技术系等6个系,音乐、舞蹈、书法、电脑、手机生活17门课程36个教学班。除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设置,其中,最令学员们期待的还有首次亮相的多位年轻而又专业的新老师。 太极拳班的第一节课,由本学年新加入的苏竹凤老师执教。他的课程针对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三高”、骨节老化等问题,通过武术锻炼来改善老同志的身体现状,提高老年生活质量。课上,苏竹凤老师现场表演了一套杨式太极拳,一招一式,刚柔兼济,虎虎生风,学员们纷纷拿起手机,边录制,边喝彩,并在朋友圈里纷纷为新老师点赞。 张克昌老师,是安宁市职业高级中学高级教师,仅在2021年就参与安宁市老年人智能技术培训18场次,对智能手机运用、微信等信息技术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面对这样一位活力四射的老师,更加激发了大家学习的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