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让老年群体搭上“数字快车”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云南安宁市老年大学专门开设了“手机应用班”,每周五上下午各开一班。老师面对面、手把手教老年人如何下载、删除软件,手机如何省电、如何清理运行内存、如何使用微信小程序等日常运用,满足老人对智能手机常见运用的学习需求。 解锁手机,点开微信,扫场所码,出示健康码,行程码……熟练地在手机上完成一系列操作后,10月28日上午8时,今年75岁的彭士琼顺利进入安宁市老年大学。而在一个多月之前,她还不会扫健康码,经过一个多月手机生活运用班的学习,智能手机的运用,已经不再成为她出行的障碍。 上午8点半,老年大学教师张克昌刚走进教室,就被学员们团团围住。如何扫场所码、合成图片、添加音乐……对于学员们的问题,张老师一一耐心回答。课堂上,学员们热情高涨,一边学操作,一边记笔记。 “对老人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容易遗忘。” 张克昌老师说,虽然学员们都很认真学习,积极提问,但学习过后很快忘了,需要反复练习和讲解。 对此,张克昌老师想出一招。在上完一个专题教学内容后,他和他的学生组建 “导学助手”小分队。课前半小时,他们胸挂牌子提前到场,帮助老人“预习”;课后,他们留在教室,耐心为尚未掌握的学员反复讲解,帮助老人更好地吸收消化。 目前,安宁市老年大学共有1312名学员,教学资源和容量毕竟有限,今后考虑把智能技术运用课程纳入学校每月一次的公共课程,为更多学员搭建学习平台。同时,安宁市老年大学还将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录制教学视频、制作宣传折页,分发到各社区老年学校,让更多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