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定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乡村振兴五大目标为导向,积极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一线,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为推动全县脱贫成果巩固接续乡村振兴倾情献“智”献“力”。 聚势人才队伍 为组织振兴输入“银发人才” 近年来,贵定县坚持将离退休干部党建摆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县处级退休老同志、退休党支部书记引领作用,大力实施“银发人才”工程。在县委组织部、县委统战部指导下,由县人大、县政府12名副处级以上退休党员干部牵头成立贵定新乡贤总会。为广泛凝聚乡村振兴强大新动能,辅助基层组织建设,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为政治标准,组织动员了一批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部分退休干部组建镇级乡贤分会。目前8个(街道)乡贤会共32人,其中有退休干部10人、村(社区)离任支书11人、致富带头人11人。通过加强乡贤队伍的思想引领、增进乡贤文化的情感认同,全县各村(社区)离任村干、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等1789人加入了116个村(社区)乡贤会。 聚焦乡风文明 为文化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乡贤总会老同志们始终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力求常学常新常进,准确把握乡贤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依托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组织“头雁讲堂”“乡贤课堂”等巡回宣讲,邀请各类乡贤进行经历分享、文化宣传等,开展“乐善”“崇德”等乡风文化推介。同时,围绕乡村振兴主题,积极组织和发动乡贤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自发创建云雾镇“一见青心”、沿山镇星溪村“古韵星溪·文明旅游”等多个乡贤志愿服务项目,有效发挥弘扬传统文化、涵养文明乡风民俗的作用。目前全县各级乡贤会开展宣讲活动40余次,志愿服务活动500场(次)。脱贫攻坚期间,副县级退休老同志宋正德指导宝山街道鼓坪村家家户户就地取材,打捞河中鹅卵石镌刻村规民约、家风家训,并收集传统农具建立贵定县第一家“农耕文化馆”。今年,云雾镇退休干部罗仕敏牵头成立了云雾镇抱管布依语言民族文化中心对该镇村民及青少年进行布依语教学。 聚能绿色发展 为生态振兴植入“永动引擎” 贵定县离退休干部们不忘初心,用实际行动深入践行“两山论”。县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李金石、邓明扬、汪炳能、罗来军等13名老专家,实地指导推动云雾镇摆城村2500亩茶叶,沿山镇森山村10亩大球盖菇,云雾镇塘满村80亩金丝皇菊、70亩澳洲龙虾、7亩铁皮石斛等农特产业种养殖。现年86岁的离任村干罗先忠组织号召盘江镇老年协会的会员及乡贤会员配合帮助村中规划好金海雪山景区烧烤区域,轮流值守维护景区环境卫生。县直属机关工委退休干部张广群,通过召开群众会动员群众及在外创业就业青年捐款捐物翻修硬化寨内4公里道路,为家家户户重新铺设自来水管、安装水表。 聚力经济发展 为产业振兴引入“本土智能”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对标产业振兴任务,乡贤会老同志们积极协助属地党委政府,在人才回流、项目回流、农技回流等方面发挥自身优势特长,充分展现离退休干部无私奉献的“烛火精神”。县委县政府积极出台创业优惠、岗位安置、住房保障等惠贤政策,鼓励和支持离乡乡贤回乡创业,而各级乡贤会充分用好乡贤人脉网络、物质条件等资源优势,采取资金支持、技术援助、信息输送等方式领办村级合作社或加工企业,积极投身家乡产业发展。目前全县吸引回乡创业乡贤达1300余名,为各类乡贤发放创业补贴160人82.09万元;先后开展“滇杂31”水稻推广种植、中药材种植、养殖技术等农技培训群众1000余人。各级乡贤引入发展茭白、澳洲龙虾等特色产业,领办加工企业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1个、家庭农场13个、帮助协调流转土地1000余亩、带动1326户群众人均年增收3000 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