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点,到社区老年大学与学员们一同朗诵、排练;11点下课,与社区“敲门服务队”志愿者一道当起“外卖小哥”,从百姓食堂拿上热菜热饭送到十几位空巢老人的餐桌上;下午2:30,作为社区老干部党支部书记,组织支部党员在党员活动室一起开展支部生活日;5:00,从社区便利店买上新鲜的蔬菜,回家为老伴儿做几个“顺口菜”;入夜,穿上“红马甲”再次出门,和支部老党员王崇兴等一起,联合小区物业、保安一起在小区巡逻,守护社区平安。这就是潍坊拖拉机厂退休干部徐铭杰在奎文区北苑街道金都社区“四就近”服务综合体中的一天。 2020年起,潍坊市委老干部局积极开展社区老干部“四就近”服务综合体建设,以离退休干部党建融入城市基层党建为引领,一体推进老干部精准服务养老、文化教育养老、社会价值养老向社区拓展延伸,建立了服务保障迭代升级、社区治理更获助力、价值养老品质提升的良性循环机制。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社区“四就近”服务综合体119个,覆盖全市25%的城市社区并向小区延伸,方便1.8万名离退休干部、20.6万名老年人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 支部建在“家门口”,建强“家门口”的战斗堡垒 潍坊市有离退休干部8.2万人,居住在全市489个城市社区,这个群体有着独特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是团结凝聚全市204万社会老年人的重要力量,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如何将他们组织凝聚起来并做好服务?市委老干部局主动将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融入城市基层党建大格局,在老同志居住社区成立党组织,以党建引领精准服务、文化养老、作用发挥,克服了居住分散、行业界限、时间不规律等影响,让老同志主动向党组织靠拢,更好地融入社区。 一见便倾心。2020年,随着高密市社区“四就近”服务综合体在农丰社区试点建设,密水街道退休干部禚召聪牵头成立了“不老松”社区老干部党支部,在支部引导下,46名来自不同部门单位、但同住农丰社区的老党员先后加入到党支部,老同志们一起开展政治学习,一起过组织生活,一起做志愿服务,织密了组织网络,增强了凝聚力战斗力,禚召聪对此颇有感触“建在家门口的党支部是我们共同的家,虽然来自不同单位,但让我们像石榴籽一样抱在一起”。 根深才能叶茂。组织建立起来了,还得建强、过硬。市委老干部局积极探索党员分类管理,根据老同志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划分为“活跃型、常规型、关怀型、流动型”,着力激发老党员活力。同时,制定“六好”标准,按照“组织设置好、班子建设好、党员队伍好、学习活动好、作用发挥好、制度坚持好”要求,把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与发挥作用紧密结合起来,指导老同志在家门口参与社区治理,服务居民群众。 截至目前,全市“四就近”服务综合体中,共建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128个,4440余名离退休干部在社区就近参加组织生活。寿光市开展了“小区建支部、长者当先锋”工作,把党支部建到居住小区,510名经验丰富的老党员就近担任起了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成为服务群众的“红色管家”。 潍城区正能量自怡园社团党支部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奎文区金都社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常青藤党支部开展“庆七·一”诗歌朗诵会 “家门口”办大学、享服务,只为精准契合老同志的需求 清晨吃过早饭,张爱霞穿戴整齐、拿着折扇,步行前往离家不到800米的昌乐县新昌社区老年大学,今天她要带领同学们一起排练舞蹈《江山颂》,准备参加县老年大学举办的“喜迎二十大·同行新时代”文艺汇演。社区老年大学是聚人气、育人才的“孵化器”,随着“四就近”服务综合体建设逐步深入,市委老干部局、市老年大学确定了“市校规划指导、县校监管师资、社区提供场地设施”的建设运行机制,把老年大学延伸到社区,一批批按需设课、精准办学的社区老年大学办到老同志“家门口”。以新昌社区老年大学为例,目前,该校办学面积已发展到近2000平方米,超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总面积的40%,开设12个班次,招收学员近400人。老同志每周来这里练歌曲、排舞蹈、学书法,既找到了老朋友,又结识了新朋友,既可以展示自己“俏夕阳”的长者风采,还能参与县里、市里演出赢得群众赞誉和社会认可,日子过得充实而愉快。 像这样的社区老年大学,全市已经建设了119所,结合社区老年人需求开设书画、舞蹈、声乐、摄影等326个班次,培养活动骨干3200余名,平均每年承接文化活动1047场,将1.1万名老同志从家里吸引出来、在社区聚起来、就近活动起来,扩大了“家门口”的教育资源供给,培养了一支基层文化服务生力军。 精准贴合老同志需求才是工作的根本。退休后,老同志们离开单位开始居家生活,他们既关心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也关注晚年生活的健康幸福。依托“四就近”服务综合体,通过主动合作、共享共建、融入嫁接等方式,整合政府手段、市场资源、社会力量,在保证原单位服务的基础上,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居家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逐步构建。目前,全市服务综合体共建设敬老爱老功能室498个,开展适老化改造近2000处,引入社会公益组织、志愿服务队伍397支,常态化组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09场,解决老同志实际困难3255个,实现了就近服务迭代升级,老同志的多元养老服务需求得到更大满足。 临朐县滨河社区“四就近”服务综合体老年大学声乐课堂 诸城红星社区“四就近”服务综合体的老同志开展“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文艺演出 “咱们就是主人翁,家门口办的就是自己家的事” “充分发挥年纪较轻的老年人作用,推动志愿者在社区治理中有更多作为。”随着社区党组织和服务养老功能的不断完善,老同志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热情也更加高涨。我市结合老同志所能所愿,立足家庭、社区、社会发挥积极作用,深入实施“长者有为·时代先锋”工程,依托“四就近”服务综合体,推动“长者先锋”志愿服务进社区,老同志在党支部的引领下,出了家门口就能安全、方便地开展志愿服务、助力社区治理,形成了社区精准多元服务老干部、老干部力所能及发挥余热反哺社区的良性循环。在安丘市兴安街道,158名老同志组建了“人民调解老干部志愿服务队”,发挥“进得了门、说得上话、认得了人、办得好事”的优势,配合街道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80余起,足迹遍布周边18个社区59个行政村,街道调解中心被司法部授予“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谈及此事,服务队成员赵延平显得轻描淡写,“在社区,咱们就是主人翁,家门口办的就是自己家的事”。 老同志参与社区治理、开展志愿服务,不能光看一时,还得看长效。为推动老同志助力社区建设实现常态长效,各服务综合体通过“银龄助老”“积分管理”等“时间银行”性质的互助养老办法,着力构建老同志服务社区的良性循环、长效机制,极大调动了老同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潍城区仓南街社区通过零存整取的方式,将服务时间以积分形式存到个人账户,发动辖区共建单位、红色物业、各类经营主体建立积分兑换清单,兑换健康体检、物业费减免、跑腿帮办等物质奖励或服务事项;高新区新邻里社区开展“爱心积分”兑换活动,日常参与社区服务的老干部志愿者可凭“积分”兑换老年大学课程或日用品;奎文区金都社区建立“一创四得”工作法,老同志参加志愿服务,可获得培训、关爱、尊重、表彰……老同志的价值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全市人民的心之所向。每天清晨,潍城区月河社区的大妈们就会穿上红马甲,帮着社区清理街道垃圾、维持交通秩序、倡导文明新风,流动的“志愿红”,带头的“长者银”,成为助力潍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通过组织凝聚、队伍培育、典型带动、建章立制等方式,老同志参与社区基层治理、服务奉献社会的热情充分激发,在付出和奉献中实现人生新价值,开启了退休之后的人生第二个黄金期。 昌乐县新昌社区“四就近”服务综合体的老干部志愿者助力文明乘车 寿光市巨能华府小区“小区建支部·长者当先锋”,党支部积极协调化解小区内不和谐因素 高密市密水街道“四就近”服务综合体“不老松”党支部组织老同志开展防溺水巡逻 “倾情倾力为老干部办实事、办好事” “四就近”服务综合体建设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三年来,全市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始终坚持的是“让党放心、让老干部满意”的目标,始终贯彻的是市委领导“倾情倾力为老干部办实事、办好事”的要求,始终树牢的是“老干部工作无小事,老干部的小事都是我们的大事,老同志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的意识。三年的厚积薄发,服务综合体建设结出了累累硕果,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老干部的交口称赞。在奎文区北苑街道金都社区“四就近”服务综合体,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徐铭杰表示:“在这里,我们这帮老伙计真正做到了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有温度。”社区党委书记王致娟说:“我们社区建设的“四就近”服务综合体,为老同志提供服务的同时搭建起了发挥作用的平台,老同志们参与热情高,也带动社区的年轻人融入进来,共同贡献力量,形成了和谐文明的社区新风尚,实现了社区与老干部的双向奔赴、双向服务。” 三年来,市委始终关心关注服务综合体建设,高点谋划、高位推进,指导确定了“有支部、有队伍、有活动、有场所、有大学、有价值”的“六有”标准,试点探索、提质拓面、纵深推进的发展规划,统筹全局一以贯之,为全市老干部工作者深耕细作推进落实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 三年来,各地党委政府切实把服务综合体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整合离休退休干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宣传、民政等涉老部门,“双报到”单位的政策、资源支持,鼓励引导社会公益组织、社区志愿服务机构等积极参与,形成各方资源在社区汇聚的“洼地效应”。市直机关61个单位宣传发动近万名离退休干部党员到社区报到,利用社区资源更好地为老同志做贡献,119个社区根据老同志优势特长按需分类设岗,真正把这座“人才富矿”转化为推动社区文明和谐幸福的长者力量,为服务综合体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年来,“四就近”服务综合体逐步建成推广,打破了老干部学习、活动、服务发挥作用的时间、空间隔阂,解决了组织生活难集中、活动开展难经常、个性化服务需求多、融入基层缺平台等一系列难题,有力推动了党组织向社区延伸、教育管理向社区接续、服务保障向社区拓展、作用发挥向社区聚焦,使广大老同志在在精准服务养老中得到关心照顾,在文化教育养老中得到滋养,在社会价值养老中获得提升,成为“带着感情和责任做好新时代的老干部工作”“倾情倾力为老干部办实事、办好事”的又一“潍坊实践”。 青州市松林院社区为老同志宣讲“打击养老诈骗” 寿光市东马疃社区幸福食堂为老同志提供就餐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