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济宁泗水县华龄志愿者协会始于2010年,注册登记于2018年8月,正式注册会员135人,带动引导全县600余名老干部积极参与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关心下一代、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已先后培树了南大鲁、周炳德、陈金茹等3名省级最美老干部志愿者,郝传河、张理香2名市级最美老干部志愿者,李兆忠、钱玉珍、刘锡钦3名市级理论宣讲工作者,2019年会长刘玉泉当选山东省老干部志愿者协会理事,并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县市区协会代表做了典型发言,荣获了济宁市“四德”工程建设示范基地、济宁市“最佳巾帼志愿服务团队”。 近年来,泗水县华龄志愿者协会探索形成了“135”老干部志愿服务模式,持续推进老干部志愿服务工作规范化、常态化、精品化,打造了富有泗水特色的“洙泗华龄”老干部志愿服务品牌。 二、工作模式 一个统筹,竖起老干部志愿服务鲜红旗帜。 坚持老干部志愿服务活动“一盘棋”思想,在广泛支持全县各类老干部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公益活动的同时,注重加强工作引导,整合志愿团队,着力化零为整、形成合力。先后整合老干部儒学宣讲、文艺演出、帮困助残等志愿者队伍,于2018年10月,举办了“华龄”志愿者协会启动仪式。根据老干部志愿者不同爱好、不同特长,将协会分为“才艺培养志愿服务队、社会监督志愿服务队、两史教育志愿服务队、普法维权志愿服务队、文化艺术志愿服务队、乡村儒学讲堂老干部义工团、四德教育服务团”等7支分队,凝聚起了全县600多名老干部志愿者。7支分队之间既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带动全县老干部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升温,年均参与志愿活动达2500余人次,志愿服务总时数达到2万多小时。 三项机制,激发老干部志愿服务持续升温。 坚持资源共享、活动共办的原则,积极整合利用各方资源,为志愿者开展各类活动提供便利、充足的保障。一是实施部门联动机制。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通过联合团县委、教体局、文旅局、卫健局、人社局、民政局等部门,积极为老干部志愿者开展活动谋求政策支持、场地支持、平台支持等,实现了老干部志愿者的力量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二是实施协会联动机制。联合泗水县微公益协会、夕阳红助老服务团等协会组织,开展共建联建活动,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新型合作关系。近年来,坚持志愿服务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共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三是强化运行保障机制。将县老年大学作为协会办公议事主阵地,每季度初举办一期老干部志愿服务活动交流会,确定本季度志愿服务活动重点;全力争取政策支持,逐步形成财政投入、社会捐赠、项目合作等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联合县相关主流媒体,加大对老干部先进典型的培育宣传力度。 五个助力,更好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 一是助力党史学习教育。创建“四德”工程示范基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了5个展区的“四德”文化长廊,创办了警示教育基地,组建“四德”教育宣讲队,深入基层开展“四德”宣讲、进校园教唱红歌、党史国史教育等活动,每年开展公益服务活动近百场次,被济宁市委评选为全市“四德”工程建设示范项目。2021年度,成立了以7名老同志为核心的泗水县老干部“学党史颂党恩”红色宣讲队,开展党的建设、作用发挥、基因传承等理论研究,并制定了包含10个宣讲课题的党史宣讲目录。目前,宣讲团已赴9个街镇23个村庄进行宣讲。利用暑期时间,在圣水峪镇小城子村举办了党史公开课,依次邀请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36名师生、10余名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参与互动,通过老党员与年轻大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年轻人在“新”“老”碰撞中接受了一场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 二是助力脱贫攻坚。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文化艺术志愿服务队“兵分两路”送文艺下乡、送政策下乡,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宣传党的脱贫攻坚政策,架起了党群“连心桥”。文艺宣传队每年夏天赴13个乡镇开展近百场“送戏下乡”活动,其中自编自演的山东快书《五个媳妇争婆婆》获山东省银铃风采艺术大赛曲艺类一等奖,在演出过程中还协助扶贫干部发放扶贫宣传材料600余份;志愿者们深入村居进行理论宣讲和普法宣传,将法律知识和相关政策与村民的身边事、要紧事紧密结合,帮助居民化解脱贫攻坚中出现的各类矛盾纠纷,引导广大村民学法守法用法,为脱贫摘帽营造和谐氛围。 三是助力乡村振兴。开设老干部志愿者“乡村儒学讲堂”,积极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乡村儒学义工团讲师每月2次赴各镇街、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开展儒学宣讲,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儒学文化送到乡村群众的身边,目前听课群众达10万余人次。该项目入选济宁市50个重点志愿服务项目,央视《新闻联播》《大众日报》等相继报道。全省最美老干部志愿者周炳德积极助力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奔波在泗张镇王家庄、宋家沟,泗河街道西涧沟村,星村镇南陈庄村等3个乡镇7个村庄,顶寒风冒酷暑、登高扶墙,不辞辛苦,绘制了近千米的书画佳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群众的喜爱。老干部志愿者刘玉荣被评为济宁市乡村振兴合伙人、柳编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利用寒暑假时间开展“编制幸福生活”为主题的免费技能培训,让广大留守妇女掌握一门编织技艺,提升自身“造血”功能,为村民脱贫致富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致富门路。 四是助力社会治理。老干部志愿者主动融入社区村居,结合民意“5”来听行动先后收集社情民意100余条,调解矛盾65个,开展公益服务活动300余场次。他们聚焦民生保障需求,在疫情防控、文明创建等重点工作上“亮相、发声、管事”,疫情期间成立泗水县老干部“抗疫小分队”,累计捐款捐物近2万元,创作抗疫主题书画作品70余幅,开展社区义务执勤30余次;在泗水县争创文明城市期间,志愿者们义务开展卫生清扫、交通安全劝导等活动,践行初心和担当;自2019年起每年冬初联合县微公益协会开展“暖冬行动”,为山区留守儿童缝制爱心棉被180余床。 五是助力关心下一代工作。老干部志愿者积极参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每年清明节、儿童节、“七一”等重要时间节点向青少年讲历史讲传统、传思想传精神,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名协会成员牵头编写了《老干部家园》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特刊,免费发放至全县中学生手中。此外,每年还广泛开展了多种形式结对帮带活动,引导老干部与年轻干部、大学生村官、青少年结对子、传帮带。 夕阳花开别样红,桑榆未晚再出发。泗水县华龄志愿者协会将在更高起点上组织引导广大老干部志愿者发挥积极作用,激活老干部志愿服务的“一池春水”,为泗水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贡献银发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