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龚全珍,一辈子坚守人生的理想

2014-3-31 00:18|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2382| 评论: 0|原作者: 孟兰英

摘要: 龚全珍,一辈子坚守人生的理想⊙孟兰英“少年时寻见光,青年时遇见爱,暮年到来的时候,你的心依然辽阔。一生追求革命、爱情、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人民的敬意,是您一生最美的勋章。”2014年2月15日,在中 ...


    “少年时寻见光,青年时遇见爱,暮年到来的时候,你的心依然辽阔。一生追求革命、爱情、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人民的敬意,是您一生最美的勋章。”2014215日,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主持人对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开国将军甘祖昌夫人龚全珍老人给予了很高的赞誉。

放弃城市生活,扎根贫穷山村

    1923年,龚全珍出生于山东烟台。1937年抗战爆发后,日军占领烟台,龚全珍成为一名“流浪学生”,从山东到安徽,从河南到陕西,她一边给小学生补课赚取路费,—边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1945年,龚全珍考入西北大学教育系学习。1949年大学毕业参军入伍,后随部队来到新疆,在军区八一子弟学校当了一名教师,并于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新疆,龚全珍结识了时任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的甘祖昌,两人于1953年结为革命伴侣。

    甘祖昌,江西莲花县人,1926年参加革命,曾长期从事军队后勤补给工作,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在龚全珍眼里,丈夫甘祖昌没有首长的架子,是个永远值得自己信任和依靠的刚强男人。

    在革命战争年代,甘祖昌的头部曾3次负伤,留下了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解放后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头痛得让他难以承担起繁重的日常工作。1957年,甘祖昌主动申请解甲归田,回到老家江西省莲花县沿背村从事农业生产。

    龚全珍理解丈夫,支持丈夫的选择。19578月,她背起行囊,带着孩子愉快地跟着丈夫回到了江西老家。几十年来,总有人问龚全珍:“后不后悔?”每次她都是这样回答:“一点也不。”

服从安排,登上三尺讲台

    甘祖昌带着全家从新疆回到江西莲花老家后,组织上几次提出要为他盖新房、配专车,都被他一一谢绝了。作为一名革命军人,一位老共产党员,他要的不是这样安逸的生活,而是践行自己的入党誓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莲花老家,甘祖昌年年月月,或拾粪耕田、养畜种树;或开垦荒山、改造水田……他拿出自己大部分工资支援家乡建设,这一切都是为了尽快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

    跟着丈夫回到莲花县的龚全珍,起初被县文教局安排在坊楼乡九都中学任教,后调到偏僻的南陂小学当校长。当时县文教局领导担心她不愿意去,没想到龚全珍竟爽快地答应了。回忆起当时工作调动的事儿,龚全珍笑着说:“只要有书教,能和孩子们在一起,中学小学都一样。”

    那时龚全珍吃住在学校,只有星期六才回家。在南陂小学,她一干就是13年,4700多个日日夜夜,多么的不容易。后来,她又调到甘家小学当校长,还是吃住在学校。她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工作上,直至1976年丈夫身体愈来愈差,她才回到丈夫身边。

    作为妻子和母亲,让龚全珍感到愧疚的是,那些年为了工作,她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有人曾问龚全珍的女儿甘公荣:“为什么你妈妈的普通话说得那样好,而你们几个孩子却讲一口地道的莲花话。”甘公荣说:“小时候妈妈因为工作忙,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我们几个孩子都是跟着爸爸长大的,因而跟他学了一口莲花话。”

    虽然离休多年,龚全珍现在仍然喜欢人们称她龚校长。她笑着说:“不是因为带了‘长’,而是因为这个称呼和学校学生联系在一起。”

像阳光一样温暖每个人

    “一个人,怎样活才有意义?”这是龚全珍在日记里追问自己的一句话。树立了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龚全珍,是这样回答自己的:“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去能够起点作用的地方工作,待在一个并不需要你的地方,就是天天吃山珍海味又有什么味道?”

  1986年甘祖昌去世后,龚全珍便搬进了敬老院,一住就是5年。她这样做,一为不拖累儿女,二为发挥余热,做点自己能做的事情。在敬老院,她主动申请当了一名“义务服务员”,帮老人们缝补衣服,跟他们讲故事,组织他们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在她看来,只要能做点对社会、对别人有益的事情,自己就感到心里踏实、愉快。

    不仅如此,龚全珍还参加了县老干部宣讲团,深入到学校、机关、企业、社区等作革命传统报告,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把自己投入到革命熔炉中,为革命和人民的事业作出努力和贡献,他的人生才会有意义和价值。

    龚全珍一生过惯了简朴生活,吃穿她都不讲究,也从不在自己身上“浪费”一分钱,但她对社会公益事业却从不吝啬。一次,她到一所乡村中学作传统报告,发现这所学校的图书室里没有多少图书,回敬老院后便掏钱购买了1000册图书捐给了学校。还有一次,她听说县关工委想购买一个《激励永远》的光盘赠给学校,因资金不够而作难,也是毫不犹豫地从自己不多的离休金中拿出2400元捐给了县关工委。

    多年来,龚全珍十分关心贫困家庭孩子的上学问题,累计捐款10多万元,帮助100多位贫困家庭的孩子重返校园,其中许多孩子后来考上了大学,成为了社会的有用之才。

    龚全珍心里明白,一些人对她和甘祖昌所选择的人生道路不认同,有看法,但她始终认为自己和丈夫所走的道路是对的。至今,她还常常想起丈夫病重时跟自己说过的话:“活着就要为国家多做点事情,干不了大事做点小事也行,决不能无功受禄,不劳而获。”

    龚全珍老人如今已年过九十,前不久她向党组织递交了一份承诺书:身体好时每周去一次福利院,为孤寡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病时不住特殊病房,不用昂贵的进口药;逝世后将生前最后一个月工资交党费;生前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子女们要继续资助他们完成学业……

    这就是一生追求革命、爱情、信仰的龚全珍老人的道德风范,她是一座活的丰碑。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