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聚焦两会: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话民生

2014-3-30 23:53|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339| 评论: 0

摘要: 阳春三月,万象更新。2014年3月3日至13日,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和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圆满地完成了各项预定的议程。大会期间,与会代表委员们围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 ...

   

    阳春三月,万象更新。2014年3月3日至13日,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和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圆满地完成了各项预定的议程。大会期间,与会代表委员们围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有关今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和重点,就如何在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进一步改善养老、医疗、教育、住房、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等人们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进行了热议。

    养老与医疗:向“一体化”标准进军

   《报告》摘要: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商业保险。巩固全民基本医保,通过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政府、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担的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机制,在全国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加强城乡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破除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推进医师多点执业,让群众能够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代表委员建议: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在国民养老全覆盖基础上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有了制度后,接下来就是如何实施的问题。现行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国家财政每月支付55元的标准太低,应该大幅度地提高,同时地方财政也要进行配套补贴,再加上个人缴费账户部分,才能构成一个比较合理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标准。

    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必须尽快启动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企业人员养老保险“双轨制”的并轨,做到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一视同仁全覆盖。有研究显示,我国目前城镇企业职工退休后养老金仅为其工作时收入的50%左右,且下降趋势明显;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只有81元,不及低保的一半。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参与制定者,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以前养老吃财政和单位“小灶”,尽管在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但没有“切肤之感”。

    为确保改革不会降低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待遇,应为职工缴纳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购买商业保险进行补充。建立职业年金,也就是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的“补充保险”。财政部、人社部、国家税务总局2013年年底联合下发通知,自2014年1月1日起我国将实施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优惠政策,各地政府应督促其进行落实。

    我国医改已经进入到了第五个年头,取得了一定成就,如医保、新农合的覆盖面逐渐扩大,基本做到了医保全覆盖。下一步,解决好优质医疗资源的分配、破解医患纠纷难题以及公立医院改革,将是医疗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老百姓期待医改持续向这些“深水区”推进并取得积极成效。当前,农村与城市、大城市与小城镇医疗资源分配不公、以药养医、住院贵、住院难、排队挂号看病难、少数医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等原因,导致看病难、看病贵、医患纠纷不断。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强调医疗的公益化。一方面,应做到老百姓没钱也能先看上病、用上药,到治疗结束、出院结算时从医保中扣除,余下的再补缴。这就需要对现行的医保制度进行改革,可考虑将医保资金划归卫生计生监管部门统一管理,以方便报销。另一方面,应加大县(市、区)等基层医疗资金的投入,提升县、乡、村(社区)医疗服务水平,采取分级诊疗、电脑联网、远程会诊等措施,减轻省会大医院人满为患、重复检查与过度医疗的不正常现象,切实减轻患者的负担。此外公立医院一定要姓“公”,决不能市场化,医院的投资、医务人员的工资由财政拨付,患者看病用药严格按国家制定的标准收费,决不容许从患者身上捞钱。医生要提高自己的收入,只能通过在本单位多劳多得的奖励以及多点执业等来获得相应的合法报酬。

    教育与住房:综合统筹,因地制宜

    《报告》摘要: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积极稳妥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发展民办学校。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提高大城市保障房比例。推进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各级政府要增加财政投入,提高建设质量,保证公平分配,完善准入退出机制。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

    代表委员建议:中西部和农村教育资源薄弱,是我国教育公平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政府要尽快出台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比如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艺术类、体育类科目的设置与师资力量的配备等,要向城市看齐,要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东风加快相关政策的配套制定与实施,加大资金的投入,鼓励城市教师、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偏远地区从事教育。近几年来有一种倾向,就是农村孩子上大学尤其是上重点大学的越来越少。这一方面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设置如音乐、体育等专业跟不上城市步伐,使得一些重点高校不愿意录取农村学生;另一方面是部分重点高校在招生录取工作中的唯成绩论和对农村学生的偏见与歧视。

    教育改革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进行全面统筹。比如现在普通高中学校补课现象屡禁不止,主要是唯升学率和教师创收的因素所致。这就要求尽快改革现行的唯分数和升学率的高考体制与教师考评方式,实行德、能综合考评。高中阶段的教育,要推进多样化的特色发展,包括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教育衔接等问题。高等教育要以提高质量、进行内涵建设为主要内容。

    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要打破由人社部门统一笔试、由学校和教育部门进行测试的做法,改为由学校自行择优录用,避免有的人笔试成绩很高,但根本不适合当教师,而一些适合当教师的人却进不来的弊端。

    针对各地房价涨幅分化的现象,政府调控政策应当区别对待,不能盲目“一刀切”,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发展制定相关调控政策与措施。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依靠市场机制调节楼市的思路已被确立,“房产税”、“土地供应”、“保障房”等市场化调控机制正在逐步完善。长效性调控机制的建立和铺开需要时间,任何调控措施都应当首先保证刚性需求的利益。当前,急切需要的是加快保障房建设、实现不动产信息联网,以及推动房地产税等税费改革。与此同时,要采用政策和资金手段鼓励和支持老百姓改变买房购买商品房的观念,引导其朝入住廉租房、共有产权房的方向发展。

    食品安全:让消费者“舌尖”无忧

    《报告》摘要: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继续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代表委员建议: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一直在变革,但是源头违规隐患让“缝隙”仍存,违法成本低让企业屡罚屡犯。《食品安全法》的修改,应重在理顺监管体制,让“九龙治水”成为历史,从立法上避免监管缺位、越位、不到位。要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可考虑让获刑者“终身禁入”。同时,还要把新业态纳入管理,让消费者“舌尖”无忧。

    目前在食品安全治理方面,还有不少制度政策是治标不治本,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比如打击假冒伪劣问题,存在“打了就沉、打后再浮”的恶性循环,反弹之后造假势头更猛。一些假冒产品利用法律政策打擦边球、貌似取得合法手续却在市场投机做影子产品,给消费者和正规厂商造成很大困扰。这都暴露了我们在监管中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许可要审查,过程也不应该放松,就像食品安全提倡从农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一样,食品经营也需要在整改的理念和行动中有所改变,不能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必须真正实现无缝隙的严格监管。

    对于目前社会上十分关注的转基因食品问题,政府应慎重对待。首先是提高转基因食品相关问题的立法层级,由人大尽快正式立法,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把转基因食品的标识制度确定下来。其次是通过权威新闻媒体,做好转基因食品知识的传播。目前转基因食品是否有害尚无定论,但政府应该把如何鉴别转基因食品的知识告诉消费者,以便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让老百姓明明白白消费。第三是执法机关应加强对转基因食品标识问题的执法监督力度,对于未按照法律规定如实标注的企业,应加大处罚力度。第四是建立转基因食品生产企业登记备案制度,凡是生产转基因食品的企业,除了在产品上依法如实标注以外,也应该把产品的名称、种类、产量等信息向主管部门进行备案,并由主管部门统一对外发布,消费者可直接上网查询,如此才能真正让消费者“舌尖”无忧。

    生态环境:打掉雾霾深处的“老虎”

    《报告》摘要: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呵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代表委员建议:2013年以来,各级政府纷纷出台力度空前的雾霾防治政策措施,立“军令状”,大笔拨款。然而,在贯彻执行中,一些地方说得多、做得少,雷声大、雨点小。有的说是要向高污染、高能耗的“吃饭产业”开刀,但大量被压被砍的都是“苍蝇”级的小企业、小作坊,很少有“老虎”级的大企业、上市公司,真正的排污大户关停并转遥遥无期。为什么一些地方治霾不愿动真格?“唯GDP论”政绩观是一个障碍,但并非唯一障碍。我们应该思考一下,这其中有没有保护伞的问题,有无官员从中捞取过好处。治理雾霾也要“老虎苍蝇一起打”,要挖出监管不力背后可能隐藏的腐败,斩断其中千丝万缕的利益链,让一些地方治理雾霾时不再投鼠忌器。

    应当将“空气质量逐年改善”作为区域发展约束性要求,建立起刚性约束机制。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一个突出局限性是处罚力度不够,导致排污企业违法成本太低。处罚要出重拳,让情节严重的排污企业“倾家荡产”。目前立法的空白点之一是治理区域性大气问题的法规比较少。一些地方已经开始了区域合作治理雾霾的尝试,但“合作”常常局限于“转移”——把污染丢给邻居,把利益留给自己,结果整个区域的大气污染并未减少,自身又反受其害。

    让排污者“不敢为、不能为”,还要引入公众监督。长期以来,公众被挡在大气监测的技术壁垒之外,建议把监测数据特别是污染源的排放数据放到网上,让社会实时知晓。

    现在城市环保广受关注,但对农村污染重视不够,国家应给予重视和支持,在农村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和中转站,同时统筹城乡规划,建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让农民也过上城市现代文明生活。

    调研表明,近30年来我国土壤酸化严重,已开始威胁农产品质量,而且酸化程度有进一步加深的趋势。少数地方因土壤酸化活化了重金属,造成农产品重金属超标。建议加快耕地质量立法,出台酸化土壤改良政策,制定酸化土壤改良技术规范,保住沃土。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不强,海洋生态保护工作远远不足,建议以立法的形式进一步统一海洋事务管理,增强海洋意识,体现有效管辖,统筹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工作。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