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筹粮的故事

2014-3-25 16:38|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176| 评论: 0|原作者: 谢忠告

摘要: 1950年10月,我随中国人民志愿军步兵337团,在朝鲜经满浦、江界向南进发,只见沿途城市变焦土,硝烟漫平川,北朝鲜的妇女儿童和老人惨遭杀害,激起了广大指战员对侵略军的无比仇恨,对无辜平民的深切同情,决心要向强 ...


195010月,我随中国人民志愿军步兵337团,在朝鲜经满浦、江界向南进发,只见沿途城市变焦土,硝烟漫平川,北朝鲜的妇女儿童和老人惨遭杀害,激起了广大指战员对侵略军的无比仇恨,对无辜平民的深切同情,决心要向强盗讨还血债,为朝鲜人民报仇雪恨。当时我在团战勤工作队,任务就是做群众工作。

经过第一次和第二次战役的较量,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联合作战,把武装到牙齿的美国侵略军及其仆从,打得头破血流,怆惶南逃。

到了1950年岁末,天寒地冻,粮食奇缺,为了不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志愿军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乘胜追击,直抵三八线,准备发动第三次战役。团首长命令我们战勤工作队立即组成几个筹粮小分队,深入到远离公路的村庄,去发动朝鲜人民支援我们部队。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队顶风冒雪,翻山越岭,不顾天黑路滑夜行军。在途中,我这个军龄不到两年的新兵,心里直犯滴咕,人生地疏,语言不通,能筹到粮食吗?带队的是位老战士,参加过辽沈战役,他像摸透我的心思似的,耐心地对我说:我们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同时要热爱朝鲜人民,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我们走了一通宵才到达目的地,我浑身无力,来不及打开背包,就合衣而卧。小分队带队的和联络员(团首长专门为筹粮工作队配备的联络员、翻译)叫醒了我,马上召开分片炕头群众会,房东老大娘已经为我们做好了大米饭。

会上,带队的老兵首先向大家问候,接着宣传我们第二次战役的辉煌胜利,他讲时慷慨激昂,经过联络员翻译,乡亲们个个兴高彩烈,接着就诚恳地说明筹粮的来意。会场上安静了下来。一位阿伯吉(老大爷)用汉语说道:有朋自远方来……我一听,急忙起身接着念道:不亦乐乎!老大爷紧紧地握住我的双手,满屋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和赞叹声,纷纷表示愿意支援中国同木(同志)。这次炕头群众会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既受教育又受鼓舞。接着,在地方干部引导下,筹粮工作队白天进村入户,宣传发动,夜间就护送乡亲们把粮食送到公路旁,由团后勤运输连运往部队。

我们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夜以继日地连轴转,对困难户强调一定要留足过冬的口粮和春耕的种子。筹粮工作队像在祖国一样帮助群众扫雪、拾柴、修理房屋和农具。真是朝鲜中国一家亲。最令我难忘的是房东老大娘,每当我外出回来,就看见老人家坐在屋檐下,用她那双苍老的手,搓揉着粟米谷穗,她神情慈祥安定,默默无声。我顿时被这个场景感动,这小小的米粒,重重地撞击着我的心灵。后来,联络员告诉我,她是一名朝鲜劳动党员。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经过77夜的努力,我们结束了筹粮工作,准备返回部队,最后一批粮食有大米、玉米、粟米和黄豆,乡亲们背着粮食和我们一同来到公路边。当粮食装好车后,送行的乡亲们依依不舍。我们含着泪水向乡亲们告别,决心要用胜利的消息来回报他们。果然,我们部队英勇顽强突破三八线,打到了汉江南,取得了新的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进行到1953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把美帝侵略军打得低下头来,在板门店停战协定上签字。

我们这支在朝鲜前线被人们欢呼万岁的钢铁部队,奉命凯旋回国。

(作者单位:咸宁市嘉鱼县干休所)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