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老服务和关心下一代工作是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省沈阳市牡丹社区考察调研时指出,“社区服务要搞好,‘一老一幼的工作要加强’”,为做好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特别是“一老一幼”工作,推动老干部工作与社区工作融合发展,更好融入基层、融入社区、服务社会,提升新时代老干部工作时代性、针对性、有效性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近年来,德州市主动顺应新时代老干部工作新形势新要求,坚持带着感情和责任,用心用情做好“一老一幼”工作,创新推进老干部工作与社区工作融合发展,推动离退休干部党建融入基层党建大格局,推进老干部工作融入基层、融入社会、服务发展,有力推动了老干部工作实现新发展、取得新突破。 一、健全制度机制,着力夯实“一老一幼”工作基础。更加注重老干部工作社会功能,突出老干部工作社会价值,推动老干部工作与社区工作融合发展。一是健全完善党建融合发展机制。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研究印发《关于推进离退休干部党建融入城市基层党建助力城市基层治理的指导意见》,并制定实施离退休干部党建助力基层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动离退休干部党建融入基层党建大局。研究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离退休干部到居住社区报到的通知》,通过建立“单位+老干部+社区”多方联系机制,推行“荣退+报到”模式,广泛组织离退休干部到居住社区报到,融入社区生活。深入开展助力基层治理“银领先锋党支部、公益好社团、服务好项目、优秀志愿者”——“四争创”活动等,组织老干部主动亮明党员身份,重回社区一线,积极参与社区党组织活动,参加公益社团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助力社区治理中继续发光发热。二是健全完善社区为老服务机制。在组织老同志助力基层治理,发挥优势作用的同时,着力提升社区为老服务水平,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老年公寓、老年助餐中心等场所,常态化开展“智慧助老”“防范老年诈骗”专项行动,免费发放“智慧助老”培训手册1万余册,组织开展“智慧助老”“防诈骗”宣传宣讲100余场次。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为离退休干部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鼓励社区为老干部签约“家庭医生”,建立完善健康档案,深入开展健康筛查等公益活动。市委老干部局、团市委、市民政局、市卫健委联合印发通知,并面向全市老干部广泛发布倡议书,在全市城市社区推广“窗帘行动”“爱心剪吧”等志愿服务“微项目”,着力营造“以老助老”、尊老爱老浓厚氛围,让老同志在服务社区的同时,有更多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三是健全完善关心下一代工作机制。研究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若干措施责任分工方案》,着力健全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制度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机构改革,大力加强覆盖城乡、社区、机关、学校、行政村、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社会组织的关工委组织和“五老”志愿者队伍建设。着力加强工作队伍和“五老”志愿者培训,并将其纳入各级党校培训主体班次,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奠定坚实基础。目前,全市建立关工委组织5660个,“五老”志愿者队伍规模达到7万余人,举办市、县专题培训40余场次。 二、搭建载体平台,着力加强“一老一幼”工作保障。坚持“开放、融合、共享”理念,以社区“银领之家”、老年大学分校、教学点、“五老”工作室建设等为重点,着力为老干部搭建政治引领、文化养老、学习活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阵地平台,引领广大老干部、“五老”志愿者“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在助力基层发展、关心下一代等方面持续发挥作用。一是实施社区“银领之家”创建行动。研究制定《关于在城市社区推进“银领之家”建设的通知》,按照满足基本需求、党建氛围浓厚、实现“四配备”、服务管理规范等标准要求,突出政治引领、文化养老、组织孵化、平台动员等功能,在全市分批开展社区“银领之家”评选创建工作,充分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红色驿站”及公共文体设施等,为老同志建设共享式离退休干部学习教育活动阵地,打造“家门口”的老干部之家,让老同志在社区就能参加学习、开展活动、享受服务。今年以来,重点打造社区“银领之家”示范点40余处。二是实施老年教育“拓面提质”行动。研究印发《关于建立社区老年大学分校(教学点)的通知》,积极鼓励街道、社区兴办老年教育,设立老年大学分校、教学点,不断丰富社区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满足老年人就近就便接受老年教育的现实需要。上半年,全市新建老年大学社区分校、教学点49处,超额完成年初目标计划。同时,扎实推进老年远程教育体系建设,全市建成老年远程教育教学点1777个,率先实现“市—县—乡—村”四级老年远程教育网络全覆盖,建成数量位居全省首位。三是实施“五老”典型示范引领行动。突出发挥“五老”志愿者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依托社区、学校、教育基地优势资源,积极推进“五老”工作室建设,打造广大“五老”发挥余热、青少年积极参与活动的特色平台。2022年,新建成“五老”工作室18处。大力加强“五老”典型选树和宣传,深入开展“德州‘五老’模范”评选表彰、典型宣传、走访慰问,切实在广大“五老”中营造起了争当先进、争做模范的浓厚氛围。 三、突出作用发挥,着力提升“一老一幼”服务实效。充分发挥广大老干部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组织引导老干部走进社区、学校、教育场馆、红色基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着力创建“银领关爱”工作品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一是突出思想引领,传承红色基因。组织老干部以青少年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开展“四史”宣传教育,结合老干部亲身经历讲好党的故事、中国故事、山东故事、德州故事,激励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去年以来,全市组建“五老”宣讲团25支,开展“四史”宣讲、红色研学活动等580余场,受教育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20.2万人次。二是突出关心关爱,促进全面发展。更加注重从思想上关心、情感上关怀、学业上帮教青少年,深入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优秀家风、家训、家教传承教育,失学、失管等青少年群体帮扶和“关爱助学”志愿服务等。依托老年大学、优秀学员等师资力量和阵地资源,联合街道、社区开展“大手牵小手”青少年暑期学习实践系列活动,帮助青少年正确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全面发展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自觉。今年以来,通过组织老干部、老年大学学员、“五老”志愿者在社区认领公益性托管项目,深入开展暑期儿童托管志愿服务,共有62个老干部志愿者组织、730余名老干部志愿者参与活动,认领公益性托管项目86个,辐射带动社会志愿者3200余人、大学生志愿者200余人、社区工作者160余人、社会机构48家,服务惠及社会儿童1.4万名、家长2.51万人。三是突出安全教育,筑起安全防线。今年以来,突出青少年防溺水重点,广泛发动老干部、老党员,通过自编“防溺”三句半、拍摄“防溺”短视频、举办“防溺”大讲堂、开展爱心巡河巡湖等形式,深入开展青少年防溺水系列宣传活动,努力为青少年撑起防溺“安全伞”,取得了良好社会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关工委组建志愿防溺巡河组织100余个,2320名“五老”参与其中,开展志愿巡河活动1140次。比如,由禹城市退休干部关东亮牵头组建的“学雷锋爱心巡河大队”,连续7年开展义务巡河,劝阻溺水风险行为2240余人次,讲解防溺水安全知识160余场次,开展主题宣传活动5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780余份,多年来未发生一起青少年儿童溺亡事故,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