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种的时候要清草、翻土,一年过后,我们要进行培育,清理藤壶、牡蛎等这些东西。”说起红树林的种植,浙江玉环市海山乡老党员吴昌根头头是道。 为了保护海洋滩涂的生物多样性,修复近海生态,2001年左右,玉环决定在海山乡虹田村试种素有“海洋卫士”之称的红树林。红树林试种是“新鲜事儿”,由于吴昌根当时是虹田村党支部书记,素质过硬,家离滩涂又近,时任海山乡党委书记几经考量,将试种红树林的任务交托给吴昌根。自那时起,吴昌根义无反顾,从反复试种到成林,从扦插、育苗到养护,20年来作为一名“海洋园丁”,直到退休依旧精心守护着这片海上森林。 不畏风折浪拔从60亩种到2000亩 幼苗长了六七十公分高,叶都长开了,突然就开始掉叶子,然后整棵开始蔫。后来才知道,幼苗树皮薄,冻着了。第一年冬天结束,种下的60亩红树林冻坏了一半,存活率不到50%。 有了第一年的经验,吴昌根吸取教训,给树根部绑上塑料薄膜。不曾想,好心办坏事儿。一涨潮,海水灌进去,薄膜鼓了起来,浪打浪,把不少树‘拔’起来冲走了。 前5年是最难的阶段,种的多、活的少。村民们也渐渐有了非议:“红树林占了集体的滩涂,还死了不少,谁知道能不能改善环境?”“书记是不是有钱赚,就不顾村里了?” 看着种坏了的苗种,听着村民们不理解的声音,吴昌根红了眼眶,但他未曾解释。“解释的时间,我用来学习,没准就能把成活率提高些。”吴昌根说,他暗下决心,要把红树林种好,这就是他最好的解释。 海南、广东、福建……国内有红树林种植的地区,他挨个去跑。一到种植区就找到负责人刨根问底:“怎么种,苗的成活率高?”“养护的关键节点有哪些?”“怎么才能长得快、长得好?” 吴昌根还请来红树林种植专家,跟着他们实地勘察海涂情况,总结适合玉环本地的红树林种植、养护经验。 幼苗种植前,先看根系是否受损,受损的需要提前修剪,否则影响存活率;种植后,前期需要防止虫子蚕食根部,影响生长,后期需要拔除周围的互花米草,保证生长营养……一年又一年,吴昌根每天退潮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到滩涂上走一圈,记录红树林的生长情况。 2014年,浙江大学生态研究院为海山乡滩涂湿地做了一份生态系统检测和研究阶段性报告。报告中指出,树龄7年的红树林土壤中物种种类和生物量均大于树龄4年红树林中的土壤。简单地说,红树林正慢慢改善着海涂的生态环境。 吴昌根从60亩海涂试验种植开始,逐渐积累经验,到现在几乎承包了整个玉环市的红树林种植。他带领村里十多位村民,将红树林种到了玉环的各个海涂,总面积达2000多亩。 外地苗不抗冻自育苗20多万株 这几年,吴昌根除了养护好原有的红树林,还给自己加了个新任务——培育幼苗。 “外来的苗,树皮薄,不抗冻,存活率不高;本地培育的苗,适应性更强,抗冻,长得也快。”在红树林的试验田,培育着二十多万株幼苗:有刚种下的,也有培育一年、两年的。据了解,培育一年的幼苗最适宜本地种植存活,只要种植得当,存活率基本可达到百分之百。 吴昌根最先接触的是名为秋茄的苗种。除了秋茄外,吴昌根还引进了其他四五类苗种进行培育。这些红树林的品种长相相差不大,种植在一处很难辨认,而吴昌根随便一指都能叫出名来。“他现在是专家了,不少教授都要跑来找他请教呢。”对于吴昌根,村民们都纷纷竖起大拇指。 “这片红树林就像是我的孩子,看着它们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如今,老吴每天不是去试验田查看就是去种植,心思全在红树林上。他对自己又设定了新目标,就是让红树林的面积再涨一涨。只要有人前来求教,他都会将自己的经验全盘托出,毫无保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