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鲍秀兰,女,1947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曾任李沧区李村小学工会主席,现为“鲍秀兰爱心工作室”负责人。曾荣获全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美志愿者、“全省抗击疫情优秀志愿者”“青岛文明市民”、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青岛市“最美老干部”“青岛市最美老干部志愿者”等荣誉称号。鲍秀兰曾是一名癌症患者,病愈后便投身到社区老干部志愿服务工作中,2019年成立“鲍秀兰爱心工作室”,在社区开展安全巡逻、爱心陪伴、秩序维护、文明劝导、垃圾分类、邻里调解、创文明城市、走访慰问独居老人等活动。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刘国伟等莅临工作室调研指导工作。 患癌重生后,她带领病友走出阴霾 很多人不知道,热情爽朗、做事风风火火的鲍秀兰有一个秘密——她是位癌症患者。2002年退休后,鲍秀兰有了更多的时间照顾年迈的母亲和痴呆患病的弟弟。但是几年后,母亲和弟弟的先后去世,让鲍秀兰受到了巨大的打击。2010年,鲍秀兰又查出了乳腺癌,化疗带来的痛苦和内心积攒的悲伤,让鲍秀兰的世界充满灰暗。她身体浮肿、精神颓废,成天憋在家中不愿见人。特别是当看到两个孩子顾不上工作,每天围着自己转,更感觉自己成了累赘,“当时就想结束生命。”回想起那段时光,前一秒还笑得爽朗的鲍秀兰,眼泪顿时涌出眼眶,“唉,那时候心里的痛苦,没有语言能够形容。” 庆幸的是,在鲍秀兰坚持治疗期间,她认识了一群与病魔顽强抗争的病友,他们的乐观和坚强,让鲍秀兰感受到信心和力量。“到2015年,我感觉自己又‘活’了过来。重生的时候,觉得天真蓝!”鲍秀兰结束治疗后便进入李沧区老年大学,成为志愿者服务队二中队舞蹈系的中队长。 身体康复后,鲍秀兰深感回馈社会的重要性,便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坚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和队友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每年她和志愿者们都会借助传统文化节日、重大节日和纪念日,走进福利院、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公寓、社区、学校、武警消防中队等赠送慰问品、开展慰问演出。志愿服务队年均演出近20场,开展活动77次,表演节目250多个,受到老人、部队官兵及社会各界的喜爱和好评。重生后的鲍秀兰没有忘记跟她一样身患癌症的病友们,“我要把阳光和正能量传递下去。”她决定利用自己能歌善舞的优势,组织病友们开展形体走秀和舞蹈训练,通过这种形式提振大家的精气神,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从2015年开始,鲍秀兰每周二上午都会坐公交车从李村赶到北岭山公园,带领近20名病友开展形体走秀、舞蹈等活动。在市北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文艺汇演上,鲍秀兰和她的病友们自排自演的舞蹈获得了“最受欢迎奖”。看着曾经像她一样郁郁寡欢的病友们脸上重新绽放出自信的笑容,鲍秀兰说再累也值了。 成立爱心工作室,带领志愿者服务社会 为走进社区、融入群众,更好地发挥老干部志愿服务精神,2019年8月,鲍秀兰在李沧区老干部志愿者服务总队、李村街道办事处北山社区的指导下,成立了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鲍秀兰爱心工作室”。工作室下设四支服务岗,即“七彩华龄”文艺岗、“邻里互助”便民岗、“爱心大姨”陪伴岗、“平安社区”安全岗,经过近三年的发展,工作室从最初只有4名志愿者到今天已经有107名志愿者。 “七一”前夕,鲍秀兰带领工作室志愿者来到北山社区独居老人王秋华家中,为老人包饺子、送温暖。洗菜、和面、包饺子……忙得热火朝天,志愿者陪着老人们唠家常、讲故事、唱红歌,一片热闹祥和的景象,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传递着老干部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敬老爱老,一直是鲍秀兰工作室的“品牌项目”。自去年以来,爱心工作室开展了“百件事 百家情 温暖一座城”活动,为社区100名卧床病患、离休干部、行动不便、孤寡老人提供上门送餐、打扫卫生、爱心陪伴、宣讲党史等服务,今年,积极响应区总队“6090”助老服务行动,与困难老人建立了结对关怀帮扶机制,为老人提供及时的上门服务。 胡玉兰老人称赞道:“鲍秀兰这三个字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代表着一个老干部志愿者集体,这些志愿者永远心里挂念着群众所需,让我们这些行动不便利的老人们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是真真切切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鲍秀兰表示:“北山社区老年人比重很大,在长期的服务过程中,已将他们视为家人一般,乐于奉献、服务群众更是志愿者的责任担当。” 三年来,在鲍秀兰的带领下,工作室的志愿者累计开展文艺展演活动50余场,收集居民意见建议250多条,处理调解邻里纠纷40多起,爱心陪伴1200余人次,配送爱心午餐达80余次,安全巡逻5000余次,清除小广告 1.2万余张,发放党性教育、健康手册、防诈骗书籍900 余本,各类宣传材料 9000 多份,服务群体近万人次。依托“山东老干部”APP开展志愿服务,爱心小时数已达8720小时,鲍秀兰个人爱心小时位列全省第一。 积极参与疫情防控,不顾伤情又上岗 疫情暴发后,鲍秀兰第一个报名参与社区防控工作,平均一天在岗6个小时,每天步行超过2万步,防控期间她走遍了北山社区所有的疫情防控岗,志愿服务累计时长超过500多个小时。对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身穿红色志愿者马甲、肩上斜跨布包的鲍秀兰,已成为北山社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居民笑称她的布包是个“百宝箱”,里面装满了她自费购买的口罩、消毒酒精喷雾等防疫用品,只要遇到有需要的居民,她都主动赠予。这个使用多年、磨损严重的布包,鲍秀兰一直都不舍得换。虽然鲍秀兰对自己很吝啬,对他人却十分大方。她不仅捐款2000元助力疫情防控,还购买了20箱方便面捐给了一线抗疫人员。看到社区里的环卫工人顶着严寒清扫卫生,她采购了一批棉围巾、棉坐垫,分发给周边的环卫工人。为帮助解决社区里一些年迈老人疫情期间的居家生活问题,她多次自掏腰包帮忙采购送货上门……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因为鲍秀兰在疫情防控期间无私帮助他人、真诚奉献社会的突出表现,被评为“山东省抗击疫情优秀志愿者”。 2020年2月15日下起了大雪,为了方便居民出行和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鲍秀兰一早便出来清理积雪,忙活半天后,路面终于露出了一条干净的小路。“我本来想再去找点融雪剂来,结果不小心摔倒了,右肩膀不敢动弹了。”鲍秀兰回忆,因为实在疼痛难忍,她只好给同样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儿子打了电话,接自己去医院检查治疗。 对肩膀进行了包扎、敷药后,医生和家人叮嘱她在家多歇息几天,但家人刚走,鲍秀兰就“吊”着胳膊出门了。大雪中,她一步一滑地来到了社区防控志愿岗,强忍着疼痛为居民测量体温、登记、消毒……这一幕,让不少社区群众动容。“鲍老师胳膊受伤了还在坚持参与防控工作,咱也别落下了。”受鲍秀兰的感召,周围楼院里陆续有13位居民报名加入了防控志愿者队伍。 退休近20年来,人们到处可以看到鲍秀兰热情、忙碌、快乐和不知疲倦的身影。鲍秀兰与癌症不断抗争、笑看人生的日子里,也记载了她服务社会、无私奉献、扶老助残、关心他人的点点滴滴,她的付出点亮了社区最耀眼的“志愿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