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老干部工作 查看内容

云南安宁市老年大学精心打造老年人“终身学习校园,晚年生活乐园,温馨和谐家园,老有所为田园”

2022-8-25 15:49|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383| 评论: 0|原作者: 王卫东|来自: 安宁市老年大学

摘要: 云南安宁市老年大学创办于2003年8月。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创办之初没有固定校舍,租用其他单位办公室上课。首届仅有2个教学班、72名学员。发展至今拥有建筑总面积6904.53平方米,在校学员1350名的多学科 ...

云南安宁市老年大学创办于2003年8月。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创办之初没有固定校舍,租用其他单位办公室上课。首届仅有2个教学班、72名学员。发展至今拥有建筑总面积6904.53平方米,在校学员1350名的多学科、多层次老年大学。

2017年9月,在安宁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单位大力支持下,安宁市老年大学改扩建项目被列入安宁市十大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建筑面积6966.06平方米,投资约1863.50万元。2021年12月17日,市老年大学改扩建项目建成启用,设有书画、摄影、舞蹈、声乐、器乐等13间功能教室,为老年学员提供轻松、优雅、舒适的学习、健身环境。三楼建成“安宁市离退休党员党性教育基地暨安宁市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教育分中心”,作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党员、老年大学学员党员参观学习、开展党建活动的主阵地。新校区的建成,极大缓解了安宁市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问题,为安宁市老年教育事业的再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针对不同学员的需求,安宁市老年人设置书画系、舞蹈系、信息技术系等6个系,开设了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瑜伽、太极拳、摄影等17门课程。2022学年,学校首次采取网上报名方式,短短半小时,报名缴费人数就突破1200人次。

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校委会、教务会、班委会“三级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了选聘、管理、激励和培养的教师队伍四个“建设机制”;建立起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建立以班长为主的班委会管理模式,体现自我管理理念和平等互信理念。在老年大学管理中发挥其桥梁纽带、模范带头和核心凝聚三大作用。2019年,每个教学班班委会成员中增设政治辅导员1名,政治辅导员负责对学员政治思想道德品德的监督和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好“课前10分钟”教育活动,通过不断讲,不断学,努力提升全体学员整体素质。通过班委会,增强了各教学班级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

学校注重打造全方位高效率的宣传阵地。坚持每学年出版发行一期《长青》(校刊),现已成为学员交流、学习、展示的良好舞台,成为学校教学动态,更新、宣传的窗口。与此同时,学校还建立了教师、班干部、学员微信群,为学员们提供更多交流平台。

学校在抢机遇加速自身发展的同时,还积极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全市老年教育的发展,学校组织了专门的老年教育调研组深入各街道社区调研,结合落实《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等9部门<关于加强全省老年教育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对全市老年教育发展工作进行了统筹和部署,为《安宁市老年教育“十四五”规划》的制定奠定了良好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全市老年教育的蓬勃发展。2020年10月,安宁市基本形成了以校本部为龙头,以理论研究、教学示范和培养骨干为中心,以校外班为延伸拓展,以分校(社区老年学校)为补充强化的安宁市三级老年教育网络新格局。

学校在抓好教学管理的同时,注重发挥老年大学办学的社会效益。学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学员的兴趣爱好与安宁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坚持每学年末都举办书画摄影展、文艺汇报演出。作品质量、演出水平逐年提高。特别是学员用自己所学技艺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不断提高。安宁市老年大学坚持每年组织学员参与全市 “四下乡”活动,2022年初,组织书法班学员开展“义务写春联•祝福进万家”活动,把火红的春联和“福”字送到群众手中。共送出春联福字1000余幅,受惠群众达2000余人。组织摄影班先后走进温泉、连然、金方等街道,用手中的镜头记录农村群众的幸福生活。拍照后,摄影服务队将免费冲洗装框送到村民手中。学员为500余名群众拍照,获得群众广泛好评。组织学校文艺志愿服务队走进街道、走进社区、走进广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小品、花灯、乐器独奏等丰富多彩的演出形式,“喜迎二十大”的胜利召开。

安宁市老年大学将继承和发扬多年形成的好传统,与时俱进,不断加强硬件建设,着力提升软实力,为老年学员创造一个美好、舒适、温馨的和谐场所。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