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口能讲,提笔能写,有事能干,无事能思,是曲阜市退休干部孔令绍多年从事宣传工作的基本素质,也是他一直以来的工作遵循。 扎根基层宣传40载,默默坚守 群众都说,在曲阜没有多少人没听过孔令绍的报告或讲座。即使是一二十年前的讲课,有的听众还能说出当时他举过的例子、用过的警句。为了作好一场报告,他夜以继日地看材料、查资料,精心布局谋篇,逐步形成了信息量大、风趣幽默、抛稿演讲的风格。 2010年,孔令绍依依不舍地离开自己奋斗了30多年的宣传工作岗位,他向党组织郑重表态:“我虽然工作上离岗了,可党员永远不会离岗,我将一如既往,当好党的义工。”退休之后,孔令绍用心地做着三件事:学一点东西,写一点东西,讲一点东西。学习,从学政治转向学政治也学文化、学理论;写作,从写讲话稿、写典型材料,转型写点“小清新”;讲课,从讲政治、讲政策、讲形势,扩大到讲传统、讲儒学、讲家风。乡村的农家大院,社区的儒学讲堂,都会见到他忙碌的身影,一年能达到几十场甚至上百场。担任关工委副主任后,宣讲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到面向青少年宣讲党史国史,传承红色基因,让党的故事、党的声音传遍了曲阜大地。 传播推广儒家文化,孜孜以求 曲阜是东方圣城、孔子故里,传承儒学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退休后,他多次接受各级媒体采访。中纪委拍摄廉政教育专题片,他把“诗礼传家”的孔氏家风概括为“有文化,守规矩”,让人们一下子触及到孔氏家风的实质和内涵。省纪委、监察厅邀请他做在线访谈,他系统阐述了孔氏家风的意义和影响。 央视二套栏目组到曲阜采访“家乡的年味儿”,他系统讲述了“春节里的传统文化”,春节期间两度播出。央视拍摄专题片《记住乡愁》《身边的孔子》对他及他祖孙三代进行专访,播出后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央视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频道联合拍摄六集电视纪录片《寻脉》,邀请他为嘉宾,讲解三孔,把儒家思想传播到海内外。中法合拍纪录片《论语导读》,他的镜头与中法国家元首、专家一起出现在荧屏中。 他倡导成立了曲阜中华文化促进会并担任主席。文促会每个月至少举办一场儒学讲座,使儒学传承更加有规律地走进基层。他宣讲的“孔学何以称为儒学”“孔子思想保守吗”“儒家的孝道思想”等课题都深受欢迎。他潜心钻研撰写出版了学术专著《曲阜赋•东方文化的密码》。率领曲阜文促会老同志深入采访的基础上创作出了报告文学《儒商之道•创业者的初心和使命》。网上直播《孔庙里头说教育》,观看达到了3万多人,收到了空前的效果。 潜心家教家风建设,深耕不辍 2019年全国政协副主席陈晓光率全国政协考察团到孔令绍家中调研座谈家庭建设课题,给予高度评价,并当场邀请他到全国政协讲课。全国政协召开“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远程议政协商会”,孔令绍作为全国唯一“全国五好家庭”的代表受邀发言谈孔氏家风的传承。作为特邀五老代表,在全省五老传承好家风报告会上,向全省五老作了孔氏家风代代传的报告。近年来,孔令绍将自己家庭家风传承的状况和对家庭建设的研究成果广泛地向省内外宣讲,他还先后到河南、江苏、杭州等省外20多个地市宣讲家风家训。他还积极开展网上宣传,通过济宁关爱直播平台,宣讲家风家教,观众达10万人次,获点赞160余万次。 如今,年过七旬的孔令绍依然活跃在宣讲一线,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不忘初心、一如既往,做好党的义工! 简介:孔令绍,曲阜市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现任曲阜市关工委副主任、曲阜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他被评为“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其家庭被授予“全国五好家庭”“全国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