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海县充分发挥老党员政治素质高、宗旨观念强、群众反响好等优势,探索“红色驿站+服务型”基层治理新模式,通过聚“星光”、挖“良方”、微“服务”等方式,开辟村(社区)治理新路子,应对基层治理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 聚集红色“星光”,打造党员引领“先锋站”。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站)、党建会客厅、社工站等红色资源,采取共享阵地、一室多用的方式,按照区域就近、服务就便原则,在全县范围内成立8个“老党员驿站”,切实拓宽驿站覆盖面。按照每个驿站12人的标准,采取老党员自荐、村(居)民举荐、乡镇党委把关的方式,从离退休干部党员、农牧民老党员中推荐产生政治品质过硬、特长突显、基层经验丰富的驿站成员88名、“驿站长”8名,切实保障驿站服务支撑力。围绕服务对象、岗位职责、实时监督等8个方面,制定《老党员驿站服务规范手册》,明确8项职责、8项任务、36项行为准则,落实党的政策宣传、引导管理和服务、协助党支部发现培养新人“三个到位”。 挖掘治理“良方”,打造协商治理“联络站”。采取错时、预约方式,由老党员统筹协调,每周四邀请包村(社区)领导、致富带头人、居民代表等进驻驿站,通过列席、参与驿站议事会、专项研讨会、协商座谈会等方式,提出涉及村(社区)发展规划、集体经济管理、党支部建设等可行性意见建议112条,切实拓宽“良方”搜集渠道。实行“群众点单——驿站接单——老党员领单——群众验单”闭环服务,根据“需求菜单”形成“服务菜单”,通过入户走访、座谈研判、法律援助等方式,化解村(社区)环境整治、特色产业发展等9个方面60余个具体问题,化解率达九成以上,充分释放基层自治思想活力。 加载惠民“微服务”,打造多元便民“快递站”。突出驿站老党员思想政治觉悟高、专业技术特长强等优势,搭建“驿站法庭”、红色宣教、生活百科等小课堂,采取情景再现、群众扮角色参与等方式,围绕政策法规、急救小常识等10个方面,开展政策宣讲、普法宣传、兴趣培训等活动110余场次,提升村(居)民基层治理政治素质。关注村(社区)空巢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采取以“N+1”包联机制,提供免费义诊、文娱活动等服务。突出多元化“微服务”设施配置,在公共区域提供自助查询电脑,配备雨伞、报刊、急救药箱、快递寄存等便民设备,采取**、定期维护的方式,推进“微服务”贴近群众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