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以西风瘦马自居,年过半百后过上了“古道西风瘦马,流浪人走天涯”的生活。虽然他人在“流浪”,但心的归属始终是坚定的——那就是寻访各地已默默存在了千余年的古老石窟。如今,“流浪”8年,他先后走过了我国的16个省市自治区、寻访了170多处石窟、拍摄了6万余幅照片、已整理印制了8本石窟资料的书籍。“乘西风游二万余公里,骑瘦马赏一百余石窟”,了解他故事的朋友都赞誉他为当代徐霞客。他形容自己只是一个偏瘦但结实的山东汉子,他是曦风,今年58岁。 一个偶然,走上一条“流浪”的路 与石窟结缘,走上一条跋山涉水、风吹日晒,堪比流浪的道路,对曦风来说纯粹是一个偶然。想当初这位瘦瘦的汉子文艺范儿十足,那时的他“喜欢摄影、旅游、爬山和游泳;爱好吹箫、画画、品茶、读小说”,自谓“半生淡漠烟与酒,珍惜白米饭香青菜熟。”直到一次朋友间的闲谈,有人提到了石窟这个题材很值得拍一拍、看一看,但是得能吃苦。就这一句话,曦风动心了:要说谁家有个民国时期的东西,咱想去看,人家也得很小心啊,可这一千多年的石窟就立在那让咱老百姓随便看。咱不说宗教、艺术,就是从石头的角度来看,那比咱爷爷的爷爷还要年长很多的石窟,历经千年风吹日晒还那么精美,这就值得我们敬畏与赞美。 那么,寻访石窟,说走就走! 一路艰辛 曾有这么一句话很流行,说人的一生至少需要两次冲动:一次奋不顾身的恋爱和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从50岁那年开始,曦风便踏上了这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是,对寻访石窟而言,说走就走或许不难,但是走出去了再往哪走就真的一点都不简单了。因为石窟在当时建造时选择的都是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处,到千余年之后的现在来说,除了部分被国家保护起来可供参观的石窟以外,还有一部分就算是在荒山野岭了。所以,找不到路是家常便饭的事。 在寻访陕西省麟游县千佛院摩崖造像的时候,走到麟游县一个村庄后,曦风彻底不知道往哪走了。一大清早站在一个人都没有的大街上,曦风左顾右盼开始思考,寻摸着得找一个能帮助自己的人。很快他便在这黄土高坡上发现了一条摩托车的车辙印,顺着车辙印他来到一户人家门口,扯着嗓子喊了一句:“家里有人吗?你得骑着摩托车送我一趟!”不一会儿男主人出来了,还纳闷儿呢:“你怎么知道我有摩托车?”曦风答:“我不但知道你有摩托车,还知道你会送我。”这下男主人更纳闷了,得知曦风要去千佛院,他肯定地说“那地儿你去不了”,但还是同意送他一程。在黄土高坡上奔波了十来里路后到了另一个村庄,摩托车主停下来了,因为前面的路摩托车进不去了。曦风又委托他在当地村庄物色了个老乡带他继续走。那老乡听说他要去千佛院一张口也说了句“那地儿你去不了”,最终在曦风的坚持下,老乡还是决定帮这个忙。出发前,老乡回家带了一包干粮、带了一盘绳子系在腰上,还拿了一把长把斧头。这一路,老乡在前面用斧头开路,曦风在后面跟着。走到离千佛院崖壁不远的地方时,老乡指着崖壁给曦风讲解接下来的路线:面前是两座崖,中间相隔两三米的缝,要到达千佛院处,得先从另一边的崖壁爬上去,把绳子系在树上,荡过那两三米的缝才行。至此,曦风才知道老乡腰上那盘绳子是干啥用的。安全起见,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 边砍路边走还不是最艰难的,有一次曦风走的山路一侧是崖壁、一侧是深谷。山路窄到若他的背包碰到崖壁突起的石头就有掉下深谷的危险。这段路他算是小心翼翼“四脚着地”爬着过去的。就这样的荒山野岭,不但路难走,饥一顿饱一顿也是常事。 一路收获 显然,这看似自讨苦吃的事中也蕴含着让他乐在其中的缘由。 经常出门在外的人大都有这么一个感觉:遇到的好人多。曦风也是如此感叹。在走访重庆大足宝顶山石窟时,他足足看了一天,到景区下班才意犹未尽地出门。出门他买了两本关于宝顶山石窟的书籍,到宾馆看了一天一夜后,决定再去看一遍。那时宝顶山石窟每天来往游人数以万计,但是他隔一天再去时,售票员竟然知道他是第二次来,看他如此执著还给他免了票。还有一次,曦风印象深刻。那是他搭村民的车走访荒郊野岭处石窟令他有点后怕的事。石窟所在之处,周围几十里地没有人烟,他去看石窟的时候,带他去的村民带着刀就坐在车旁不敢眨眼地盯着他,等他回来才终于长出一口气。村民说:这地方从没人来,石窟洞里有没有野兽我不知道,我就只能拿着刀盯着你,如果发现不对劲,我会第一时间冲上去救你。虽然有点后怕,但是萍水相逢之人的这份情意让曦风觉得暖心。 除此以外,最让他乐在其中的缘由还得是遍寻石窟的见闻。自讨苦吃的事他乐此不疲地做了8年,陪伴他的相机早已破败,但是关于中国石窟的更多资料正在被他逐步积累,越来越翔实。最初,他也知道自己或许没有能力保护石窟,但是他仍想着多看看这古老的生命,并尽一己之力让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并喜欢石窟艺术。目前,他已经整理印制了8本介绍中国石窟现状的书籍,另有六七本还在逐步整理中。他希望他的书将来能够出版、他希望能够举办石窟主题的摄影展,他希望中国的石窟艺术能够得到世界人民的欣赏。不管这最终愿望的实现需要等待多久,至少他走过的这8年、走过的这些路已经给了他的人生一个大大的肯定。何况国内鲜有像他一样遍寻全国石窟的研究机构,若说建造石窟者是记录了当时的历史,那么曦风如今遍寻石窟遗迹就是在续写石窟今天的历史。也许他人生前50年只是在按部就班的生活,但是他用50岁以后的坚持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这份坚持使得平凡的他变得伟大。 保尔·柯察金的那句名言这样说:“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曦风说,时间对人是公平的,要过得有意义总得有一件拿得出手的事,让自己无论何时想起都觉得一生无憾。 至此,我们也许都应该闭上眼睛想一想,有哪些你一直梦想的事还没有开始。如果有,那就别犹豫了,因为还不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