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老干部工作 查看内容

新疆疏勒县潘玉莲老人坚守30载开办“爱心小课堂”传承育人情怀

2022-7-22 11:05|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316| 评论: 0|原作者: 通讯员:栾立江|来自: 新疆老干部

摘要: 小巷深深,书声琅琅。在新疆疏勒县新市区社区,有一间特殊的教室。每一天,总能看见一个脊背微驼的身影,拎着把茶壶走进教室,早早在讲台边等候放学的孩子们。“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我希望每一个世界都充满阳光 ...

小巷深深,书声琅琅。在新疆疏勒县新市区社区,有一间特殊的教室。每一天,总能看见一个脊背微驼的身影,拎着把茶壶走进教室,早早在讲台边等候放学的孩子们。“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我希望每一个世界都充满阳光、充满欢笑。”每一天她都怀揣着这样的信念走进她的“爱心小课堂”,走近孩子们。

老人名叫潘玉莲,她的“爱心小课堂”已开办了30年,那颗爱党、爱教育的初心始终未变。年近80岁的她,在自己的人生历程中,将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奉献给了孩子们。充满爱意的课堂,给2300多名维吾尔族孩子留下了美好、难忘的回忆。

学好文化知识,让孩子们都进步成才,这是潘玉莲老人最大的期望。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1992年,潘玉莲从西藏回到家乡疏勒县,看到社区很多孩子放学后无人照顾,每天在大街上玩耍时,就打定主意创办“爱心小课堂”,给孩子们提供免费辅导。

一张小茶几、一块小黑板、两三个孩子……潘玉莲的“爱心小课堂”开课了,给孩子们辅导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在孩子们眼里,懂多种语言、会算数、能画画的潘玉莲无异于一位“全能教师”,而且她的“爱心小课堂”不收取任何费用。为了能更好地辅导孩子功课,她自费订阅了大量的教辅材料。生活并不富裕的她,还要照顾家里瘫痪的儿子和上学的孙女,每月的最低生活保障金除了维持生活必需外,都用来给孩子们买铅笔、本子,钱不够用时,她就去捡废品给孩子们买学习用品。不管寒暑、不论雨雪,她的“爱心课堂”永远向孩子们敞开。

渐渐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越来越多,潘玉莲就把家里最大的房间腾出来给孩子们当教室,自己和家人挤在小房间里,她的举动也曾受到家人的不解,但都没有动摇她把小课堂办下去的决心。30年间,共有2300多名各族儿童从潘玉莲的小课堂走进大学的校园,成长为教师、医生、警察、科技人才……像一颗颗希望的火种散落在祖国各地。

“爱心小课堂”里,每一批学生来这上课的第一课便是做人,潘玉莲老人对孩子们很严厉,“给好心不给好脸”是其管理孩子的方法,潘玉莲老人说我不要求他们能学习很多的东西,但要求每一个孩子能够掌握最基础的写字笔顺、掌握最基本的做人道理。有些学生的父母因为工作非常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也不能按时接孩子,有时候天黑了,潘玉莲老人都会带孩子们在自己家里吃点饭垫垫肚子,再送他们回家。潘玉莲说:“进了我的课堂就是我的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娃娃送到这儿就是相信我,交给我了就都是我的孩子。”

有难就帮,是孩子们从潘玉莲老人身上学到的做人的道理,也是潘玉莲传递给邻里街坊的精神。几户周围的所有邻居的子女都曾经是“爱心小课堂”的学生,在潘玉莲老人多年的辅导下,如今有的已经参加了工作,有的有的考上了内初班、内高班,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当了教师、医生、警察。维吾尔族邻居们看到潘玉莲老人为了孩子经常忘了吃饭,时不时地给潘玉莲老人送来自家做的饭。潘玉莲老人一直以来跟街坊邻居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用30年的坚守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实际行动精心浇灌民族团结之花,并于2019年9月获得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2020年11月,被评选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寒来暑往,一茬茬学生长大远去,一封封感谢信纷至沓来,一个个学生遥远赶来深情探望,潘奶奶曾对他们每一个学生说:“作为祖国的‘团结族’,我愿意奉献出我所能奉献的所有!只要身体允许,哪怕还有一口气,一丝力量,我都会将‘爱心小课堂’一直办下去。”所以在他们的心中,奶奶还是曾经那个慈祥和蔼的奶奶,没有奶奶就没有他们的今天,他们心中既感谢又感动,他们也深知奶奶的初心和愿望,定不会辜负奶奶的期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为国家贡献一己之力。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