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潍坊奎文区积极推进精准服务离退休干部工作,通过开展“以老助老·邻里守望”活动,让低龄老人实现老有所为,高龄老人实现老有所依,形成一代帮一代、低龄扶高龄的互助养老良性循环。 一、政治上尊重,心系老干部 一是坚持走访慰问,传递暖心关怀。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在党50年纪念章发放等工作,各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带队走访离休老党员、高龄退休老党员150余人次,为他们送去组织的关怀和温暖。每年春节、老人节等重大节日,区委、区政府领导分组走访看望县级退休干部60余人次,为他们送去节日祝福和美好祝愿。 二是落实多项制度,助燃学习热情。每周二组织老干部阅文活动,保证老干部及时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大事。坚持老干部列席重要会议、向老干部通报制度,组织老干部有序参加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及时向老干部通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组建以老助老学习互助小组,组织老干部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他们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是抓实“三会一课”,筑牢思想堡垒。支部结合离退休干部党员的年龄、身体状况以及天气状况,有针对性开展教育活动。在老干部中推广运用“中国老干部”“潍坊老干部工作”“晚情奎文”等微信公众号,让老干部足不出户就能了解上级要求和相关政策。针对部分离退休干部身体差、行动不便等情况,支部年轻党员主动送学上门,每年送学150余次,确保离退休党员不漏学、不掉队。 二、精神上抚慰,情暖老干部 一是敲门服务送关爱,志愿服务贴民心。康宁、雷锋、新长征等党支部及老姊妹互助团等自发成立20余支敲门服务队,与高龄、空巢、重病及需要帮扶的70余名老同志结成帮扶对子,每天上门看望社区独居老人,陪老人聊聊家常。失亲独居的陈英军老人,在巨大的精神打击下,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在敲门服务队志愿者一次次敲门问候中,帮助他逐渐走出了低谷。 二是人文关怀解心结,心理疏导暖人心。君德党支部、润心党支部、常青藤党支部等8个支部的23名志愿者,对老年人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为离退休干部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疏导、陪伴等服务。幸福街社区“和事佬”孙桂芳成立了“孙大姨谈心室”,吸纳一批从事法律工作的党员和辖区热衷此项工作的党员、群众参与到志愿队伍中,解开老人心结,解决邻里矛盾纠纷2100余人次,缓解老人的焦虑、压抑等负面消极情绪,保障老年人保持积极阳光心态。 三是文艺演出进小区,文化惠老润人心。发挥老干部社团的文体特长优势,东庄社区春晖爱心艺术团编排符合时代特色、接地气的文艺节目,根据人员特长进行分类、分组,编写快板、小品、三句半、说唱等各种类型的节目,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在辖区各个小区进行文化教育、文艺演出等公益文化活动290余场,极大地丰富了离退休干部精神生活。 三、生活上贴心,关爱老干部 一是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夯实服务基础。落实老干部“五必访”制度、特殊困难帮扶制度。康宁党支部、雷锋党支部、新长征党支部等22个支部的老党员们组成帮扶对子,常年坚持对失能、空巢、独居等老同志给予亲情照顾。东关街道苇湾社区一直坚持生日时祝福问候、困难时援手相助、重大节日走访慰问、临终时提供关怀服务。特别是实施“餐无忧”项目以来,德馨党支部书记谭名远每天为有需求的老人送午餐,带领支部老党员每周三为养老院老人包饺子,自2016年以来开展送餐活动累计310余次,受益老人25000余人次,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安”。 二是精准开展个性活动,丰富服务内容。充分链接社会资源,提供菜单式服务。定期组织退休医务工作者,在小区提供义诊、健康咨询服务。老年人只需一个电话或“一键呼叫”,社区家政服务志愿队、“红小二”志愿者等便会“按需跑腿”,为老年人解决日常所需。自活动开展以来,组织志愿服务活动2000余次,惠及老年人5万余人。潍州路街道北王社区打造“乐龄食堂”社区互助养老项目,29名乐龄志愿者为辖区30余名“高龄、高残、贫困、空巢、孤寡”老人上门提供“暖心午餐”,让辖区有需求的老人都吃上口“热乎饭”。 三是构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搭建服务平台。探索实施智能水表预警机制,开发建设“独居老人日常用水监管系统”,为独居老人提供居家24小时安全守护。独居老人用水数据一旦出现异常,平台就及时把预警信息发送至网格员,网格员第一时间现场核实情况,保障老人安全。建设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大数据平台,建立60岁以上老年人信息数据库,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家庭实施智能化、信息化改造。目前已有281名老人纳入平台管理服务,累计服务时长5000余小时,依托互联网建立起了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