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梦幻今夕阿里河畔

2014-3-2 23:59|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436| 评论: 0|原作者: 李醒升

摘要: 阿里河畔的阿里河镇是鄂伦春自治旗政府所在地。1959年秋,笔者高中毕业后随父亲工作调动来到阿里河。“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猎马,一呀一杆枪,獐狍野鹿满山遍岭打呀打不尽…… ...


阿里河畔的阿里河镇是鄂伦春自治旗政府所在地。1959年秋,笔者高中毕业后随父亲工作调动来到阿里河。“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猎马,一呀一杆枪,獐狍野鹿满山遍岭打呀打不尽……”这首当地人都会哼唱的鄂伦春民歌,激起了我对林区的向往。1960年初,我参加了林业工作。那时,铁路只通到距阿里河一百多公里的甘河,生产生活物资只能通过汽车走简易路运进来。1958年8月,林业局开始在这里筹建。当时,林业局和地方政府只有几十栋砖房、板夹泥房,还有帐篷、“地窨子”(傍山根挖建的简易房)。记得有一天,林业局和旗政府机关干部一起劳动,说是为修建中央街挖两侧的排水沟,有人拉皮卷尺在对着未完工的铁路路基下的草甸子上测量,钉标桩分段下达任务。我们大家边干边议论,“这光秃秃的草甸子上,什么年月能修成中央街呀!”

斗转星移,半个世纪过去了,这个当年的小城镇已经发生了梦幻般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党和国家加大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扶持的力度。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自治区将鄂伦春自治旗列为加快发展的重点帮扶旗县。阿里河的城镇建设踏入了快车道,真可谓是日新月异,一年一个样。

宽敞笔直的中央大街,两侧楼房林立,城区街道全部硬化、绿化。环城路、排水渠、地下排污和集中供热采暖设施一应俱全。尤其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城镇棚户区改造力度,全镇竣工和入住的居民楼已近两百栋,三分之二的平房已经改建,大型现代化的体育馆、体育场、民族博物馆、影视文化活动中心均已竣工交付使用。

林业生态建设和旅游景点的开发,为阿里河的繁荣增添了新的亮点。建在城郊西北占地15.36万平方米的库图尔其广场宏伟壮观,九个高19米、直径1.6米、雕有鄂伦春民族神像图案图腾柱耸立在广场四周,西侧有鄂伦春民族“仙人柱”(用木杆和桦树皮搭建的圆形尖顶的狩猎窝棚)浮雕墙五个,上方是跨度118米、弧顶高30米的钢架彩虹门,一年一度的鄂伦春民族篝火节在这里举行。广场北两公里的山腰坐落着占地20万平方米的大祥瑞寺,金碧辉煌的庙宇矗立在绿树环抱的山中,格外引人注目。镇西北9公里山坡西侧是国家重点文物鲜卑旧墟石室——嘎仙洞,洞内石壁上有距今1500年的石刻祝文。镇南42公里是阿里河国家森林公园相思谷景区,景区内有保留完好的大片原始林。

阿里河的交通随着城镇建设的步伐,发展得也很快。铁路和301国道贯穿东西,所辖各乡、镇、村都建了硬化公路。开通了呼和浩特至海拉尔至加格达奇航线。新建的阿加一级公路,有利于阿里河的经济建设,特别是旅游事业的发展。

每年五至八月是北方林区观光旅游的黄金时期,来阿里河的游客络绎不绝,还常有外国客人光顾。由于吃、住、行条件的逐步改善,近几年来阿里河的游客明显增多。从而也拉动了林区餐饮和山产品的产销等多种经济的发展。

作为曾经的阿里河林业局开发建设的早期参与者,我见证了她的变迁。如今,我已退休十多年了,每天晨练慢跑在阿里河西山坡下的柏油路上,映入眼帘的是青山绿水衬托的黄、白、粉、红色的建筑群,犹如一条五颜六色的彩带飘落在阿里河畔。

回想当年,群山环抱、古树参天的原始林区,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令人感叹!真像是在做梦。阿里河的今天是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发展林业、注重生态建设的缩影。“建设文明、秀美、和谐、富裕的鄂伦春”,“让世界了解鄂伦春,让鄂伦春走向世界”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阿里河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最新评论

回顶部